一叶载千年茶韵,笔墨绘少年风华。2025年9月27日,金帆书画院东城区少年宫美术分院教育教学成果展暨 “茶和天下,非遗传承在少年” 茶文化主题书画展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既是美术分院深耕美育教学、培育艺术人才的成果集中亮相,更是以书画为媒,让青少年与非遗茶文化深度对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实践。
作为东城区青少年美术教育的重要阵地,金帆书画院东城区少年宫美术分院始终秉持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的理念,将艺术技能培养与文化素养提升紧密结合。此次展出的近 300 件作品,均出自分院联动组织的全区 30 余所中小学学生之手,涵盖水墨画、水彩画、书法等多个品类,既展现了分院在美术教学中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系统培育,更彰显了 “让艺术扎根文化土壤” 的教学特色 —— 孩子们笔下的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技巧与文化认知的融合之作。
展览现场还特别设置了互动体验区。
项目一:金石拓片
从金石故事里叩开拓片之门,带着孩子们走进 “金石拓片”。通过实物展示、动手制作,孩子们先认识了金石拓片的 “前世今生”,在亲手操作中掌握拓片技艺。作为金帆书画院东城区少年宫美术分院 “非遗进校园” 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金石拓片互动实践,不仅是一次技艺教学,更是一次沉浸式的美育体验。
金帆书画院东城区少年宫美术分院还将继续挖掘金石拓片、木版年画、传统篆刻等非遗技艺的美育价值,通过 “专家讲座 + 实操体验 + 创意延伸” 的模式,让更多青少年在触摸传统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成长为 “懂技艺、爱文化、会创新” 的小小传承人。
项目二:徽章制作
“看这枚‘穆桂英’徽章,额头上的‘额妆’用金色丙烯勾边,铠甲纹样用浮雕胶做出立体感,是不是一下子就有了巾帼英雄的气势?” 在展厅中学生“徽章制作”互动项目中,孩子们举着刚完成的戏曲人物徽章,兴奋地向同伴展示。这场以 “戏韵入章,非遗筑梦” 为主题的互动实践活动,让青少年以徽章制作为载体,解锁戏曲文化的审美密码,在 “画、剪、贴、塑” 的过程中,把传统戏曲的 “美” 装进方寸之间。金帆书画院东城区少年宫美术分院还将继续探索戏曲美育的更多形式 —— 比如结合水墨画创作戏曲人物、用黏土捏制戏曲场景,让青少年在多样的艺术实践中,持续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让 “方寸徽章” 成为传承非遗的 “小小载体”,让戏曲之美在少年心中慢慢发芽、绽放。
项目三:连缀珠玑
“连缀珠玑”互动项目中,孩子们举着亲手制作的串珠作品,兴奋地向美术教师展示。这场以 “指尖串雅趣,彩珠承文化” 为主题的串珠互动实践活动,将传统美学与手工技艺结合,让青少年在 “选珠、穿线、造型” 的过程中,感受串珠艺术的灵动之美,更在方寸之间融入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理解。作为金帆书画院东城区少年宫美术分院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系列的实践活动,此次串珠互动始终让孩子在安全、有趣的氛围中收获成长。
“这些作品不仅是孩子们艺术才华的展现,更是分院‘美育 + 文化’教学模式的成果见证。” 为让青少年真正理解茶文化内涵,分院在教学中并非简单引导 “画茶”,而是通过 “文化讲解 — 实地观察 — 创作实践” 的完整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先走进茶山了解茶叶生长,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述茶马古道历史与茶礼茶德,再以画笔表达感悟。这种 “沉浸式” 教学,让非遗文化从抽象文字变为可感、可绘的生动内容,也让美育真正成为滋养心灵、培育品格的载体。
这种从‘看’到‘想’的转变,比单纯学画画更有意义。” 一位家长的感慨,道出了展览对青少年文化认知的启发作用。
教育是传承的基石,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此次展览既是金帆书画院东城区少年宫美术分院教育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阅,更是东城区推动 “美育浸润行动” 的具体实践。通过将非遗文化融入青少年艺术教育,让孩子们在描摹茶事、感悟茶道的过程中,涵养恭敬之心、提升审美情趣、培育文化自信。正如展览主题 “茶和天下,非遗传承在少年” 所传递的,当孩子们用画笔勾勒茶韵、用笔墨书写茶魂时,非遗文化的种子已在心田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正在少年手中代代相传。
本次展览将持续近三周,面向学校、家长及社会公众开放。10月12日上午还将举办“中轴线茶文化”主题展示活动,欢迎大家前来体验。此次展览于10月17日结束。
未来,金帆书画院东城区少年宫美术分院还将继续探索 “美育 + 非遗” 的教学新模式,推出更多融合传统文化的艺术课程与展览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在艺术熏陶中感受文化魅力,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共同谱写 “茶和天下” 的新时代华章。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