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首届北京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幕,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北京市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重大成果,表明本市已初步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新格局。
在去年秋天举行的第五届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上,本市启动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按照计划,到2035年,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业培育、绿色宜居城市建设、绿色文化涵育、绿色合作共建共享五方面协同推进,绿色经济增加值显著提升,本市将全面建成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
启动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一年来,本市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着力构建“研发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让绿色技术从“实验室”快步走向“大市场”。
截至目前,本市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达到6.7万件,年均增速14.6%;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近200家,已成为聚集创新资源、培育专业人才、推动技术迭代的核心阵地。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以北京绿色交易所为主体,设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这是北京加速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举措,将为“绿色北京”战略实施持续注入新动能。
论坛现场。 陈强摄
在首届北京绿色发展论坛开幕大会上,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揭牌,首批6项绿色技术交易现场签约。北京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将以绿色技术交易为驱动力,引导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各环节和要素衔接,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引领性、国际影响力、全面开放的市场化绿色技术交易综合性服务平台。
启动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一年来,本市各区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推动绿色产业集聚化、特色化、协同化发展——城市副中心出台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北京光学仪器厂正通过城市更新方式建设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平谷区出台加快替代蛋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替代蛋白产业集群;经开区实施科技强绿、治理创绿、交通促绿等五大行动,对40项措施给予补贴奖励;房山区着力培育发展7大绿色产业,打造本市绿色产业集聚区……东城、西城、朝阳、昌平、怀柔等区也研究形成了绿色经济实施方案或专项政策。
接下来,本市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围绕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业培育、绿色宜居城市建设、绿色文化涵育、绿色合作共建共享五个方面,实施标杆引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