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BD西南区域楼宇商圈“一路直达”

北京CBD西南区域楼宇商圈“一路直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10 18: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北京CBD区域内北京国际财源中心至北京银泰中心地下通道实现全线贯通。通道自西到东依次串联起北京国际财源中心、大家保险集团大厦、华熙国际中心、北京银泰中心等写字楼和商圈,与轨道交通1号线、10号线国贸站连通,将为CBD西南区域楼宇搭建起便捷的产业合作和联动桥梁,并实现西南区域商圈“一路直达”。

“楼宇经济生态圈”再优化

作为国内楼宇经济发展的先锋和高质量发展的高地,北京CBD是北京乃至全国高密度、高品质、高效益楼宇最为集中的代表区域。近年来,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不断推动楼宇经济从“高楼林立”走向“高效联动”,助力北京CBD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更高水平、更加开放的国际一流商务中心区。

此次贯通的地下通道位于长安街沿线建国门外大街南侧,东大桥路至东三环区间,总长约750米。记者在现场看到,新贯通的通道内部十分敞亮,不仅装饰了崭新的大理石,还通过在顶端和两侧设计出玻璃镜面,提升空间的品质和“颜值”。

“近年来,为推动CBD区域地下空间规划实施,提升地下步行交通出行便利性,促进商务楼宇地下商业发展,我们积极协调重点轴线各楼宇,持续加大力度推进地下空间互联互通。”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CBD功能区有千余座商务楼宇,优质写字楼占全市一半。随着区域内商务楼宇品质不断提升,北京CBD逐步形成了“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集成”的楼宇经济发展模式。此通道全线贯通后,CBD西南区域重点地下空间轴线将进一步加强。

“通道贯通后,我们不用出楼就能直达‘邻居’的楼里,无论是商务洽谈还是共同开展活动,都方便了不少。”天润资管公司总经理陈难告诉记者,与国贸的地下通道贯通后,将通过物理空间的互联有效带动楼宇服务增值,促进跨楼宇企业资源共享与商务合作,进一步优化“楼宇经济生态圈”。

商圈注入消费新活力

地铁国贸站不仅是前往北京CBD的重要地铁站,也是北京人流量最大的地铁站之一。北京国际财源中心至北京银泰中心地下通道实现全线贯通后,通过“无缝衔接”大家保险、北京银泰中心及国贸商圈,形成北京CBD区域内“商务—商业—交通”闭环,并通过导入地铁客流至楼宇商业配套,把“人流量”转化为“消费活力”。

记者从地铁国贸站进入通道,三四分钟的时间就能到达北京银泰中心负一层的商业街。商业街两侧,便利店、咖啡店、零售店等品类十分丰富。继续前行三分钟左右,便来到华熙国际中心的地下美食街。

刚过中午十二点,华熙国际中心的美食街便热闹了起来。除了楼里的白领,不少“楼外”的白领和路人也“闻香而来”,打算在此饱餐一顿。

“今天是我们写字楼之间贯通的第一天,看到了很多新面孔。以往美食街每天的就餐人数大约1600人次,今天同比增长了约150人次,销售额同比也增长了4000元左右。”位于华熙国际中心的饭口休闲美食街负责人梁海峰说,地下通道的连通让美食街聚集了更多人气,“这对我们餐饮业态经营者也是一种激励,我们也会不断丰富产品,更好地满足顾客们的需求,同时提高大家的满意度。”

目前,北京CBD正在通过产业融合升级,引领消费新产品、新品牌、新业态在区域加速聚集,活跃消费氛围,推动CBD×三里屯国际消费体验区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继续推进商圈规划、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等工作,全面提质商圈的“软硬件”,提升商圈消费体验。

“通勤幸福指数”提升

通勤时间长短是影响上班族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记者体验过后发现,通过新贯通的地下通道,从北京国际财源中心步行至国贸地铁站,全程只需要10分钟左右。地下通道沿线的写字楼内企业白领,可“足不出楼”,直接由地下通道前往地铁国贸站乘车。

“以前下班后下楼、出楼、进地铁需要十几分钟。现在不用出楼,五六分钟的时间就能直达地铁国贸站,无论是坐1号线回家还是坐10号线去逛街,都非常方便!”大家保险集团大厦企业员工刘女士说,“尤其是夏天到了,直接走地下通道去坐地铁,也不用担心会晒到太阳,对我们女生来说很贴心。”

“近年来,北京CBD不断织密交通网,完善环京通勤定制快巴以及商务班车等交通工具,解决白领上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地上交通便利区域白领通勤、居民出行体验之外,正在建设的地铁22号线、28号线开通后,将串联起CBD区域的大部分办公区、城市居住区和重点功能区,进一步完善区域线路网,提高通勤效率。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京CBD将持续推动区域重点轴线、重点片区、重点商圈等地下互连互通,推进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便利区域人群出行,促进CBD高质量发展。(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北京CBD管委会)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