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政策落实,重点突破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抓好政策落实,重点突破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来源:中宏网 2025-02-27 13: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2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为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持续发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31条具体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金监局等多部门也陆续出台了多项举措,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仍要看到,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民营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尤其在市场、融资、转型等方面都面临突出课题。毫无疑问,这些问题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只要我们统一思想,认真落实好国家各项重点政策举措,同心协力,就能让民营经济焕发盎然生机、健康发展。

一、统一思想,一以贯之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就业稳定与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到“三个没有变”和“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再到基本方针政策“不能变,也不会变”,彰显出国家对民营经济一以贯之的坚持和落实。要充分肯定、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建设者的地位和作用,消除对民营经济的认知偏差,筑牢全社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

从经济贡献角度看,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尤其是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每十个新产品中有8个来自民营企业,每十家高新企业中有9家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战略性作用不可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节期间,民营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亮眼成绩,文娱领域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截止到2月18日,以123.19亿元的票房,位列全球影史票房第8名;科技领域的DeepSeek,更是在美国出口管制的倒逼下实现算力效率优化,推动我国科技的进步。

二、破除障碍,构建开放公平发展空间

一是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我国一直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但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民营企业仍然面临着隐性壁垒。应进一步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加快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非禁即入”要求,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坚决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现象,真正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的公平待遇,营造有序竞争环境。

二是攻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快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需综合考虑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创新能力、市场前景等因素,而不仅仅以传统的财务指标为评价标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

三是助力数字化时代跨越转型。在产业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着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瓶颈。应加大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建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对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转型指导,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四是要提升要素保障能级。鼓励各地市级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构建“国家-省-市”服务机构,加快建成分层分类服务网络,统筹推动全省统一的综合性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做好各项法律、政策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从制度上搭建亲清政商关系桥梁,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五是加强知识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加快制定和完善民营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制作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南,设立民营企业法律案件办理的绿色通道,多措并举优化法治环境,做好知识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积极争取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加快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简化对外贸易和投资审批程序,提高通关便利化程度,为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更多机会和空间。

三、强练内功,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坚守主业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民营企业要抓住制造业优化升级、乡村振兴、军民融合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以及诸多促进政策叠加等时代机遇,围绕主业,加减并举求发展,用“减法”,剥离非相关、不熟悉的产业,用“加法”,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实行“一业为主,多元开发”,将产业发展推向纵深,不断做大做强主业。

二是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创新是民营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深度融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大潮,加快中小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研究力量,加强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引进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人才,建立独立的科技、管理人才队伍。

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彰显企业风采。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制度建设上,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法律风险规避上,民营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依法办事,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稳定发展。在企业文化树立上,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尽显企业风采。

四、加强传承,弘扬企业家精神

企业和企业家精神的传承是民营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经历了黄金发展期,积累了庞大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一大批具有开拓精神,能发现机会、资源、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民营企业家不断涌现,他们成为了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关键少数”和特殊人才。

从企业来看,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是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企业发展早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家族式管理的局限性逐渐显现,交棒问题成为民营企业“最终”的难题。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探索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逐渐引入职业经理人,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权责清单,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度分离,增加股权激励、合伙人制度等现代管理模式。对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代际传承,通过挂职锻炼、跨国研修等方式,培养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具有科学决策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持续掌舵企业发展。

从企业家来看,企业家精神是贯穿企业发展的精髓,值得且必须要持续发扬,勉励所有创业者和传承者学习先辈,专注做好主业、实业,不畏艰险、敢于拼搏、甘于奉献。要鼓励和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建设,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做到致富后不忘国家、社会和人民,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切实回馈社会。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一项长久之策,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政策,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化改革,团结各方力量,将我国制度优势、市场活力、企业韧性三者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作者:涂永红,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多玉琴,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王镜榕

审核:李凌志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