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图书馆变身文化客厅

北京朝阳:图书馆变身文化客厅

来源:新华网 2025-02-10 15: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月9日拍摄的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一角。

历时50余天的升级改造,北京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近日恢复对外开放。此次升级改造新增开放面积近600平方米。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图书馆还通过引入社会化运营、与社会机构合作等方式,增加饮品简餐、文创展示、活动展览等服务,尝试从传统“书籍借阅之地”到多元化“城市文化会客厅”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2月9日拍摄的在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举办的“花映春禧”二〇二五馆际美术作品对话展。

历时50余天的升级改造,北京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近日恢复对外开放。此次升级改造新增开放面积近600平方米。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图书馆还通过引入社会化运营、与社会机构合作等方式,增加饮品简餐、文创展示、活动展览等服务,尝试从传统“书籍借阅之地”到多元化“城市文化会客厅”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2月9日,读者在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一层的饮品简餐区域阅读、休闲。

历时50余天的升级改造,北京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近日恢复对外开放。此次升级改造新增开放面积近600平方米。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图书馆还通过引入社会化运营、与社会机构合作等方式,增加饮品简餐、文创展示、活动展览等服务,尝试从传统“书籍借阅之地”到多元化“城市文化会客厅”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2月9日,在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青少年阅读区,大小读者一起阅读。

历时50余天的升级改造,北京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近日恢复对外开放。此次升级改造新增开放面积近600平方米。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图书馆还通过引入社会化运营、与社会机构合作等方式,增加饮品简餐、文创展示、活动展览等服务,尝试从传统“书籍借阅之地”到多元化“城市文化会客厅”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2月9日拍摄的在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举办的“花映春禧”二〇二五馆际美术作品对话展。

历时50余天的升级改造,北京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近日恢复对外开放。此次升级改造新增开放面积近600平方米。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图书馆还通过引入社会化运营、与社会机构合作等方式,增加饮品简餐、文创展示、活动展览等服务,尝试从传统“书籍借阅之地”到多元化“城市文化会客厅”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2月9日,读者在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度过周末。

历时50余天的升级改造,北京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近日恢复对外开放。此次升级改造新增开放面积近600平方米。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图书馆还通过引入社会化运营、与社会机构合作等方式,增加饮品简餐、文创展示、活动展览等服务,尝试从传统“书籍借阅之地”到多元化“城市文化会客厅”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2月9日拍摄的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的一面图书墙。

历时50余天的升级改造,北京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近日恢复对外开放。此次升级改造新增开放面积近600平方米。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图书馆还通过引入社会化运营、与社会机构合作等方式,增加饮品简餐、文创展示、活动展览等服务,尝试从传统“书籍借阅之地”到多元化“城市文化会客厅”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2月9日,读者在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阅读。

历时50余天的升级改造,北京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近日恢复对外开放。此次升级改造新增开放面积近600平方米。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图书馆还通过引入社会化运营、与社会机构合作等方式,增加饮品简餐、文创展示、活动展览等服务,尝试从传统“书籍借阅之地”到多元化“城市文化会客厅”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2月9日,顾客在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选购文创产品。

历时50余天的升级改造,北京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近日恢复对外开放。此次升级改造新增开放面积近600平方米。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图书馆还通过引入社会化运营、与社会机构合作等方式,增加饮品简餐、文创展示、活动展览等服务,尝试从传统“书籍借阅之地”到多元化“城市文化会客厅”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2月9日,读者在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阅读。

历时50余天的升级改造,北京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近日恢复对外开放。此次升级改造新增开放面积近600平方米。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图书馆还通过引入社会化运营、与社会机构合作等方式,增加饮品简餐、文创展示、活动展览等服务,尝试从传统“书籍借阅之地”到多元化“城市文化会客厅”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2月9日拍摄的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一角。

历时50余天的升级改造,北京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近日恢复对外开放。此次升级改造新增开放面积近600平方米。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图书馆还通过引入社会化运营、与社会机构合作等方式,增加饮品简餐、文创展示、活动展览等服务,尝试从传统“书籍借阅之地”到多元化“城市文化会客厅”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