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吨老挝香蕉抵京:“京滇·澜湄线”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开启一月一趟常态化运行

450吨老挝香蕉抵京:“京滇·澜湄线”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开启一月一趟常态化运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2-03 17: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老铁路开通三周年之际,第二趟“京滇·澜湄线”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自11月24日从老挝万象启程后,于12月3日顺利抵达北京平谷,此趟班列满载20柜450吨老挝新鲜香蕉,全程冷链、在途恒温,全程锁鲜,让京津冀市民冬季也能吃上最新鲜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丰富市民餐桌。

班列抵达平谷后,直接在平谷铁路场站装车,采取公路新能源配送方式将货物运送至周边地区,实现了海运、铁路与公路的无缝衔接。至此,“京滇·澜湄线”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驶入常态化运行新阶段。

绿色配送:首支新能源纯电箱式货车队引领城市配送新潮流

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作为全市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是北京市公铁融合一级物流枢纽,在服务全国运输结构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京滇·澜湄线”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常态运行,更多货物可以通过这条绿色通道进京,将大大增加“公转铁”的数量,将在全市运输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助力缓解北京东部交通拥堵和首都大气污染治理压力。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平谷区率先部署了20辆新能源纯电箱式货车,作为配套短泊车,全程服务香蕉配送,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和成本控制,成为园区首支绿色城市配送车队,这支车队还将适时“增编”,以满足城市配送需求。这不仅是对中国与老挝两国共同签署的合作建设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承诺的生动实践,也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绿色物流体系建设的具体行动。

智控仓储:首个国际冷链后熟型水果智控中心引领产业升级

如何把后熟型水果保味保鲜地运送到消费者的餐桌?平谷区打造了660平方米的中老铁路国际冷链后熟型水果智控仓储中心和康安利丰国际冷链后熟型水果智控中心,配置有精准的温控设备,采用温度传感、湿度传感、进气压力、排气压力整套PLC控制器,通过全流程调度、全环节监控、全方位管理,实现冷链仓储、催熟加工同向发力。“为适应长途运输,香蕉通常在7分熟时就采摘发运,到达咱们加工车间时颜色整体呈绿色,在智控中心进行3-6天气熏加工后,香蕉整体就呈现黄色,美观自然,口感也与自然成熟的基本一致了。”北京康安利丰农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乔雪静介绍。

目前,中心最多可存放200吨香蕉,未来还可拓展至木瓜、芒果、牛油果等热带、亚热带地区进口水果的加工,提升农副产品保障能力,高效响应市场需求。记者看到,康安利丰公司在活动现场开设了直播间,对班列香蕉进行直播预售,丰富消费场景。据了解,除了线上线下销售外,康安利丰公司还将依托自身食材配送服务资源,将老挝香蕉送达食材连锁企业、生鲜电商平台等,让更多市民品尝到老挝的美味。

国际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互通繁荣之路

中老铁路如同一条银色的绸带,跨越澜沧江和湄公河的碧波,将中国与老挝紧紧相连,而中老铁路列车抵京,更是把中国的宽广胸怀向世界敞开。前期,平谷区紧抓中老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契机,联合老挝工商会举行高大尚平谷走进老挝推介会,与老挝达恒贸易和农业综合有限公司、玄烨(老挝)公司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走访万象香蕉种植基地,为班列常态化开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自10月20日首批搭乘“京滇·澜湄线”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的香蕉抵京面市后,因个头大、口感糯、价格实惠,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10月26日,返程班列满载机械配件而归,未来还可出口京津冀的轻工快消、机械电子、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商品。班列将以双向对开的形式开启常态化运行新征程,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往来提供物流通道新选择,也将为京津冀地区的企业、消费者提供新平台,更好地将双方缔结的友好合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成果。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取得了重大成就。中老铁路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和中老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自开通的三年以来人畅其行、货畅其流,跑出了“加速度”、增添了“新动力”、打开了“新篇章”,“黄金大通道”奔涌着澎湃动能,与山川同美的“钢铁丝路”,成为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路、发展路、幸福路。

平谷区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加快构建京平综合物流枢纽“H”型铁路运输网络,推动平谷地方铁路与国家铁路网融合,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以大物流带动大贸易,持续加强与老挝等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有效带动物流、产业、贸易有机融合,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为众多企业带来了红利,为区域贸易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以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充分发挥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努力打造国际国内班列集结中心,推动铁路沿线地区资源禀赋优势互补,激发产业活力迸发,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跑出加速度。(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