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网络空间高质量发展 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推动网络空间高质量发展 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来源:中宏网 2024-11-27 17: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持续增强。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视频致贺。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应当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加快推动网络空间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作用,推动网络空间创新发展。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等技术加速发展,数字技术正在重组全球要素、重塑产业形态,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细分产业不断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只有加快发展新一代数字技术,加快推动网络空间创新发展,才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要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特别注重激励数字技术研发和开放新技术应用场景,因地制宜推行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放大、叠加、倍增等作用,推动数字化转型可以驱动实体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生产方式变革,带动实体经济全面优化升级。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海量数据资源等多重优势,扩大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空间。我国拥有14亿人口、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广阔,有利于创造多种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推动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广泛应用。我国还拥有海量数据资源,能对资本、劳动、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产生放大、叠加、融合、倍增效应,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聚焦数字产业化战略前沿,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6.6个百分点,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1%。未来,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作用,释放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

完善数字治理体系,推动网络空间安全发展。数字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数字化企业可能面临传统企业从未面对过的安全漏洞、消费者隐私保护、数据滥用等新风险。同时,政府也因为无处不在的新技术产生了潜在的数字化风险。数字技术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数字治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未来,需要加快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形成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安全治理的长效机制。同时,数据跨境流动也给维护国家数据主权安全带来新挑战,尤其是在百年变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下,网络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要更好统筹数据跨境流动和安全,构建数据安全合规有序跨境流通机制,探索安全规范的数据跨境流动方式,统筹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安全保护,探索构建多渠道、便利化的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机制,健全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数据跨境流动监管体系。

缩小数字鸿沟,推动网络空间普惠发展。数字鸿沟加剧了全球发展不平衡和发展机会不均等,缩小“数字鸿沟”有助于推动数字成果普惠发展。5G网络和千兆光网正成为缩小数字鸿沟的新引擎,5G网络以高速率、广连接、低时延的优势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千兆光网以全光联接、超高带宽、低时延等特性强化数字经济发展根基。随着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加快推进,将催生更多数字经济新业态,成为促进网络空间普惠发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前3季度,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408.9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PON(无源光网络)端口数达2732万个。《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显示,中国5G网络规模为全球最大,中国5G基站数量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以上,中国5G用户普及率超过60%,实现“县县通5G”,5G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实现对全国主要城市的全面覆盖。同时,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建成多条跨境陆缆、国际海缆,并通过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创造出口机会。此外,人工智能在教育获取、医疗服务、金融普惠等方面具有缩小数字鸿沟的潜力,要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未来,要培育良好的数字生态,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让数字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作者:李锋,中宏观察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