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海拔3569米,位于雅鲁藏布江山谷。来自四川的吴云峰和一群藏族同胞,与强光、大风和沙尘作伴,管理运营这里的停车场。
今年7月底,首程控股驿停车与民航西藏自治区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签约,获得拉萨贡嘎机场T2停车场和T3停车场共计约1428个车位的经营权。作为首程控股在贡嘎机场停车场的场库经理,吴云峰和公司团队与藏族同胞们配合,让停车场焕然一新。更加智能便捷的停车系统提高了通行效率,重新规划的车辆通道和停车区域使车流更为有序,建设中的充电桩为新能源车提供基础保障……
同时,今年正值援藏30周年。一批又一批干部人才进入西藏,与藏族同胞团结合作,共同建设家园。
吴云峰也向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与藏族同胞们协作,共同管理运营停车场。这是一段关于文化融合与民族友谊、团队挑战与个人成长的故事,也是顺应自然、在雪域高原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历程。以下是他的讲述:
01
管停车:
系统已全自动化的今天,高原上的停车场究竟要管什么?
我是吴云峰,四川成都人,来西藏工作两年多,今年快奔四了。为什么在这样的年龄还来西藏?和我的家庭有关。我的外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跟着部队来西藏参加保卫战,我的妈妈一直在拉萨上到小学。用她的话说,拉萨是我们家的第二个故乡。
今年8月,我开始接手拉萨贡嘎机场停车场的运营工作。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也不容易。
我们进场后完成了停车系统及设备的更换,新系统本身是全自动、智能化的。有车主反馈,从付款到抬杆,最快只需要3秒,他们甚至不用停车,只是准备好付款码,轻踩刹车,慢慢通过就可以。而在拉萨其他地方,这一过程有时还要花2-3分钟。新系统不仅成倍提升了车辆离场通行效率,也显著提高了车场运营管理效率,通过智能化平台,只需要更少的人员就可以运维得更好。
那么,管停车究竟在管什么?高原停车场又有哪些不同?
首先,贡嘎机场的高峰期更为明显。平日不算繁忙,假期中客流量陡增。如何做好高峰期预案及灵活应对,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十一假期就是我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在此之前,由于公司已经运营了北上广多个大流量机场停车场项目,大客流应急保障系统已经很完善。我在公司团队的帮助下,小到提前打印好更多藏文标识贴在各个地方,大到与合作公司协调增设人员、快速培训,在方方面面都做好应急保障,保障了通行顺畅。
其次,高原气候瞬息万变,突发情况更多。如何快速响应,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是我们时时要面对的挑战。
我记得十一返程高峰期的一天晚上,大雨磅礴。西藏过了9月就进入干季,但一旦下雨,就是降水量较大的雨。当时有一小块改建中的绿地作为过渡,临时停放了部分车辆,我们提供了专门的取车服务。但有一位车主没有找我们,开车一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我的一位藏族安保同事发现后,马上披上雨衣,换了双鞋就冲过去帮忙挖泥、推车。
还有一种情况更为常见。十一期间很多电动汽车是长期停放,再启动时出现电量不足的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在岗亭备有电动车移动装置,二是开自己的电车过去,搭线充电,都是免费服务。每当有这种情况发生,只要车主找到我们,我们都会快速去解决。
另外,面对高原气候,常常也需要付出更多,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这或许也是这片大地上的生存法则。
拉萨贡嘎机场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机场之一,光照强,风沙大。到了干季,强风还会把河床和周边山峰的沙土刮到停车场。我们每天巡场、检查设备、引导车辆和行人,如果不戴口罩,有时说几分钟话,嘴里就全是沙子。十一期间更是如此,车流量太大,难以避免有时会出现排队情况。面对因此而情绪焦躁的车主们,因为经常要大声做解释和引导,必须每天都吃金嗓子喉宝。一年中刮风的日子很多,团队同事们总是一趟趟地帮忙装卸行李、运行李,不厌其烦。
除了这些执行层面的工作,经营方面也要考虑到。今年国庆节前夕,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吸引人们开车来机场,并规划出一片长期停车区(停24小时以上)。十一假期期间有超过1500辆车的长停车,带来收益增量。
在机场流量不及去年同期的情况下,今年停车场营收实现与去年持平。流量方面,贡嘎机场停车项目在今年十一假期期间共服务航班约1280架次、客流量超12.8万人次,服务进出场车流超3万辆次;2023年十一假期贡嘎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4.4万人次。收入方面,今年营收与去年持平。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拉萨市的人均车辆保有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根据汽车保有量和常住人口估算,拉萨市约5个人就拥有两辆车,比北京、上海这一数据更高。一旦当地居民养成开车来机场的习惯,这部分收益将是可持续的。
未来,从全年数据来看,我也看好贡嘎机场的发展趋势。去年贡嘎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了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2%。根据此前的机场规划,到2025年将实现机场旅客吞吐量900万人次的目标。
眼下,我们还要赶在冬天到来之前,完成停车场扩建工作。
在西藏,你永远能感觉到大自然的强大威力。到了冬天,地面将会结冰,土会冻住,没法施工,机器和人都受不了。风沙天施工必须暂停,全部铺上防尘网。我们只能每天看天气预报,只要不是大风天,就集中所有力量迅速施工。
政府也在不遗余力地帮我们赶工期,组织当地老百姓来清理地表。当农忙已经结束,青稞已经收完,他们就来帮我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现在施工进展顺利,预计12月能投入使用,满足下一个春节高峰期的需求。
真正的冬天将会是另一番景象。我们已经针对可能出现的强降雪天气,与相关机场及政府部门开了好几次会,也开展了除冰雪演习,做好了迎接冬天的准备。
02
与藏族同胞共事:
相互了解,授人以渔,教学相长
在我们团队,除了我,都是藏族同胞,他们勤劳、淳朴、善良。
刚才提到的雨夜中,冲过去帮忙挪车而满身泥水的同事就是藏族人。不夸张地说,当时他就像在泥浆里滚了一圈似的。还有来帮忙的其他同事和交警们,大家挪完车后都成了泥人,所有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哈哈大笑。车主提出让大家去附近酒店洗个澡,他们都说不用了,那位同事回到岗亭换了身衣服继续值晚班。
每次一有事情,他们就马上赶过去,处理完后又马上回到岗位上。有的车主特意开车过来道谢,说他们跑得太快,还来不及说谢谢,一转身人就不见了。
整个十一期间,团队同事们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哪怕当天已经没几趟飞机了,他们也在现场等到最后,保证能服务到每一辆车,忙到深夜也毫无怨言。这在我过去十几年的职业生涯里很少遇到。
实现这些离不开理解和尊重。由于贡嘎机场停车场具有明显的高低峰期,很多团队成员是公司聘请的外包人员。通常与外包人员合作会面临一定困难,但因为公司一直有尊重外包人员的文化,给予很好的福利待遇及人文关怀,这给团队合作有了基础保障。比如,公司出钱为外包人员配置包括社保及雇主责任险在内的保险,发放夏冬四套服装及完备的防晒防风等设备,还经常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他们实现个人发展提供平台。
公司也有完善的机制,保障新项目顺利落地。尽管我此前已经在拉萨工作一年多,但还是第一次接触机场类项目。当我刚接手项目没两天还比较茫然时,公司机场团队同事们过来,帮助我理顺各环节,从政府对接、设备维护到现场招商,并强调一定要尊重藏族同胞,融入他们。
我个人也从心底喜欢并愿意学习藏族文化与风俗。刚来西藏时,我每天向来自各地区的藏族同胞请教,了解他们的习惯。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对于某些地区的藏族人,他们更喜欢你把劳动工具比如扫把丢在地上,他自己捡起来,而不是你直接递给他,这在他看来是尊重他的表现。我现在经常早上和团队藏族同胞一起喝自己煮的甜茶、做的糌粑,中午他们和我分享自己家做的午餐。
有些公司在藏区开展业务不顺,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做到“尊重”两个字。他们自恃有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更高的文化水平,怀着这样的心态去管理,最后碰一鼻子灰。
也有些人试图去理解,却不得要领。比如教同事做某项工作时,我会手把手地去教,一遍遍地做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原理,授人以渔,而不只是口头指挥。实际上,只动嘴不动手的教授,他们认为这是“指手画脚”,会勾起他们不好的回忆——解放前时代。
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制社会,西藏的劳动人民被束缚在庄园土地上,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他们的祖父辈,每天都要拼尽全力干活,但全家人还是吃不饱。在新社会中,他们才成为了自己和社会的主人。
这也是为什么藏族同胞们不喜欢被指挥,但一旦你真心实意地去教,他们会更珍惜学习的机会。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成效有时候让我都感到汗颜。有的同事晚上值班,在岗亭中练习写字,就写停车场标牌里的汉字。第二天早上我一看,草稿纸写了一堆。还有的同事在网上买字帖,汉字比我写得都好看。一些藏族同事认识的汉字不多,不知如何操作汉字系统的电脑。他们就想尽办法学习,有的还加了公司后台同事的微信,碰到不懂的就联系24小时“云客服”。我们公司后台同事也耐心地教他们,还跟他们学习藏语,真正实现了相互了解、文化交流。
有一位叫白多的同事,已经对设备和系统非常熟悉,很多事情由他传授给其他藏族同事。白多说,他觉得我们的设备很不一样,很想带着好奇心去研究透。在藏语中,白多这个名字从字面上讲是“佛前护法神”,更通俗一点是“长命百岁”的意思。
我们团队中,像白多这样的年轻人很多,一旦建立起信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就涌现出来。有需求,第一时间就跑去车辆旁提供帮助;有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我相信,这些同事未来会成为基层技术骨干,为西藏的长久发展做出贡献。
03
脚踏实地、着眼未来:
“跟着政府的脚步走”,助力西藏基建
对于这份工作,我感到很开心的一点是,能看到运营好停车场带来的实际效果。
首先,就像很多车主所反馈的,车辆通行更为快捷。因为我们的停车系统通过智能化设备,同时依托物联网能力和多元化支付方式,可以实现快速通行。同时,系统结合AI技术,输入大量真实停车场数据,实现了更为高效智能的车场管理,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个性化服务。
贡嘎机场停车场的通行效率因此大幅提升。我也相信,这套系统和我们在停车行业的经验能为拉萨市停车行业提供更多借鉴和参考价值。
其次,我们也在新建一批充电桩,期待能给贡嘎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人们带来更多便捷,也希望能为拉萨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目前,国道318线西藏段(包括主城区和重点区域)已经建设了80多个充电点位,初步满足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而在贡嘎机场及其周边,充电桩资源并不充沛。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拉萨市新能源车增长速度很快。截至2024年5月,拉萨市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6754辆,同比增长了176%,远高于普通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作为重要的基建设施,充电桩需求也进一步上升。拉萨市正在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先桩后车、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公共充换电设施布局。2024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公报》中提到,全市安装100余个充电桩设施。按照规划,至2025年,拉萨市将建设公共充电桩3000个,可满足1.3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最后,回到贡嘎机场停车楼项目本身,我们还做了两个改变。一是重新规划了网约车排队通道和停车区域,让机场车道和停车场更为有序。公司已经有多个大型机场停车场项目的经验,运营能力获得市场认可。
二是,公司还将在停车场旁新建商业空间。公司之前在其他机场停车楼已有商业设施规划及招商等方面的经验,商业空间建成后,将为机场旅客及网约车司机带来更多便利,也有可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商机,为周边经济带来活力。
未来,我们还希望能在西藏及西部地区,与更多机场合作,包括已经投入使用的昌都邦达机场、林芝米林机场、阿里昆莎机场和日喀则和平机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山南隆子机场、日喀则定日机场和阿里普兰机场等,把这套系统及管理经验推广下去。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顺应当地政府需求,提供快捷停车、智慧停车的解决方案,参与到停车场的建设中。根据《拉萨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方案研究(2020年-2025年),拉萨市机动车保有量较高,达到约43万辆,而主城区的公共停车位仅有近5万个,供需矛盾突出。机动车与泊位的比例仅为1:0.40,低于国家推荐的1.1-1.3倍的标准。拉萨市正在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并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停车管理效率,以解决面临“停车难”问题。
我认为,能在西藏参与构建智慧停车,助力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在“跟着政府的脚步走”,是公司响应时代号召、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尤其站在“援藏3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上,这份工作的意义又多了一层。追随援藏干部的脚步,来到西藏,建设西藏,我深感荣幸,也更感责任重大。(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首程控股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