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债券市场风险,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防范债券市场风险,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来源:中宏网 2024-07-09 10: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4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在公开市场业务公告第2号中提出,基于对当前市场形势的审慎观察和评估,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此公告一经发布,当天银行间市场的长端利率立即开始上行,长期国债期货价格显著下跌。今年以来,由于市场风险偏好的改变、其他类型资产表现不佳以及存款利率不断下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长期债券价格持续上涨,呈现出明显的债牛走势。央行此次开展的国债借入操作,实际上是为未来在合适时机进行卖出操作做准备。在市场预期下,国债收益率自发开始上升,进一步推动了长端利率的上行。

在短期影响上,从央行的政策执行角度来看,早在今年6月17日的陆家嘴论坛上,潘功胜行长就提出将国债买卖逐步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而此次央行开展的国债借入操作,本质上类似于股票市场中的“融券”,为未来开展国债的直接买卖做好准备。 自4月以来,央行多次提示长端利率走低的风险,此次央行参与国债买卖,短期来看是对资产价格的一种纠偏,体现了金融防风险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从债券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国债借入和可能的卖出操作可能会推高长期利率中枢,这对债券和红利资产等利率敏感型资产的交易不利。然而,对于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来说,这一操作将提升它们在固定收益资产上的收益配置。此外,通过稳定中美之间的利差和汇率,这些操作也有助于增强人民币资产的竞争力,提高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长期来看,在此前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OMO)和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影响短端利率,依靠市场力量将短端利率传导至长端,实现货币政策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 这不仅使得央行能够直接调整收益率曲线的形态,维持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还能更精准地影响不同风险水平的资产价格。这种操作还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影响长端利率,央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市场预期,避免因利率波动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央行的这一举措也表明了其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的积极角色,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对央行政策的信心。

此外,央行开展国债买卖也增强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性。 货币政策能够更主动地调节财政政策的影响,实现更高效的政策联动。潘功胜行长强调国债买卖不同于欧美长年实施的量化宽松,而是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从实践上看,央行买卖国债主要在二级市场,是对全市场的流动性进行调节,而非直接在一级市场对国债进行包销,这也被法律所禁止。

总体来说,央行此次开展国债借入操作,不仅是对当前市场形势的回应,也是对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一次重要扩展。 通过这一操作,央行能够更灵活地调节利率,管理市场预期,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未来,随着这一工具的进一步应用和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将更加健全,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作者:何青,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动建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研究”[20ZDA053]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王镜榕

审核:王明月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