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两国均把AI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方向之一的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之间将展开AI主导权的争夺。从现状来看,中美AI建设各有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彭绪庶、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曾发文指出,美国的主要优势在于核心算法和系统基础软件等起步早,技术优势积累深厚,是大模型技术的“原产地”,同时美国AI领域的早期天使投资和种子融资较多,更有利于初创期AI企业发展。
中国的核心优势在于“场景”,如同互联网技术兴起于美国,爆发在中国,大模型技术浪潮的顶点可能也在中国。
原因在于,工信部系统统计显示,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不同工业门类中又可按照“研产供销服”“人机物料法环”等维度划分出众多垂直场景,由此诞生出大量的技术应用需求。
沿用这套逻辑,许多观点认为在大模型时代,中国仍然可以凭借场景优势做到“后来居上”。
事实上,大模型相关产业的竞争力由“算力、数据、算法、场景”四大核心要素共同决定,其中,AI三要素——算力、数据、算法——是更为基础的要素,如果根基不牢,场景化应用就会变成无根之木。
在大模型基础要素方面,中国企业目前大多数时候在跟随美国技术路线,要实现赶超,必然不能仅靠场景。
中国在算力方面想要不受制于人,就必须拿下GPU等关键硬件;在数据方面需要在“量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质优”,尤其是要发挥出中文语料数据的优势;在算法方面则亟需在开源生态的土壤上培育出原创能力。
而这一切,实则都离不开一大核心资源,即产业人才。
好消息是,中国在AI顶尖人才方面已初步具备“红利”。根据美国保尔森基金会旗下的麦克罗波洛智库(Macro Polo)的最新研究,从出身的本科院校来看,中国高校几乎培养了全球一半的顶尖AI研究人员,相比之下,仅有约18%研究人员来自美国大学。
坏消息是,中国在K12领域的AI渗透率可能相对不足。根据沃尔顿家庭基金会在2023年2月对美国1002名K12教师和1000名12-17岁学生的调查结果,超过50%的教师和约33%的学生使用过ChatGPT,且其中88%的教师和79%的学生认为带来了积极影响。而在国内K12课堂上,师生难以访问ChatGPT相关应用,且结合公开资料来看,国内AIGC类应用也未能在K12领域实现较大规模普及。
可见,中国AI竞争中有一大关键战役是在K12赛道,对此,部分创业企业已有所行动。
例如,一家获得高秉强和李泽湘两位创投圈知名教授投资的AIGC公司“跃然创新”,就以AIGC硬件产品精准切入了3-12岁儿童的AI陪伴场景,让中国儿童在起跑线阶段就能接受AI启蒙。
跃然创新的AIGC硬件产品思路是将大模型与毛绒玩具相结合,让儿童在与毛绒玩具的互动中获得更加自然化、开放化的对话体验,相较音箱、故事机、家庭机器人等更偏功能型的产品而言,能给儿童带来更加拟人化的情感陪伴。
右上蓝色背景部分为跃然创新产品定位(图片来源:公开资料)
从PMF(Product Market Fit)角度来看,目前基于大模型技术生成的对话内容,具有创造性高,但可控性、可解释性低的特点,因此更适合开放性高、容错度高的场景。儿童与毛绒玩具互动对话、互动式故事早教等场景,天然要求内容具备创造性,最好能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大模型技术特性的适配度极高。
以2024年6月25日跃然创新面向全球正式发布的BubblePal为例,其主打“用AIGC回应孩子的每一个奇思妙想”,不仅可以和孩子一起创造故事,还能基于长文本对话能力保留与孩子的“共同回忆”,做到持续陪伴。
作为对比,目前国内大模型领域创业中许多B端场景实际效果欠佳,就是因为B端场景往往容错率低,要求用准确乃至精确的结论来实现降本增效,而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当前水平,很难达到要求,业界普遍认为还得卷下一代模型。
也就是说, 短期内“大模型+毛绒玩具”的落地潜力已经显现,且商业模式较明确,跃然创新一类的公司若能持续获得订单,就有望实现自身造血。相较宏大的AGI畅想和B端降本增效类场景,“大模型+毛绒玩具”无疑更加“现实主义”。
长期来看,该赛道的想象空间也很可观。
首先是目标用户可以往多元化发展,该类产品本质上是在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潜在用户面非常广,例如也有面向老人的AI玩具。
其次,单就3-6岁儿童群体来说,品牌越早介入孩子和父母的心智,越能培养用户忠诚度,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他们和玩具的互动行为不断升级变化,交互数据不断积累,也会自然衍生出更多样化的需求,包括早期益智、英语口语对话等。
拉高到整个产业层面来看,AIGC等大模型相关应用爆发的确定性极强,但何时何地爆发的不确定性也极强。巨头公司凭借资源优势或许能够持续试错,初创企业一旦选错面临的可能就是灭顶之灾,生存还是毁灭,必须选生存。
本轮技术浪潮下的AI创业者们不妨借鉴下跃然创新的思路,找到一个小而美的赛道,先求生存,再谋胜利。公开信息显示,跃然创新已完成了三轮融资,第一轮由蓝驰资本领投,后两轮则集中在2024年,是首家由高秉强教授和李泽湘教授基金共同投资的 AIGC 公司标的,也创下了高秉强教授个人单笔投资额的最高纪录。
总的来说,相较AIGC软件,AIGC硬件更为具象化和可操控,能更贴近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相较传统硬件,AIGC硬件更为智能和个性化,能挖掘出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
不过,AIGC硬件是不是一门好生意,仍然值得打个问号。
比如,硬件讲究规模效应,那么在订单没有起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利润率?对于中小厂商而言,如何应对大厂竞争这道永恒的难题?一旦AI手机、AIPC、XR等超级硬件爆发,小而美场景下的硬件该去往何处?
结合跃然创新的产业实践,或许可以总结出一些AIGC硬件生意诀窍。
针对规模效应问题,一方面是可以提高客单价,另一方面是可以严格控制成本,尤其是硬件一般涉及的供应链环节较多,出色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也能有效降本增效。
例如,跃然创新在实现模型成本管理方面,会用到一个前置模型,部分请求私有部署模型,在人机对话过程中出现高评分对话时,则会请求其他云模型补充长token内容,在保证对话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而在应对大厂竞争方面,互联网时代的诸多商业案例证明,相较巨头大厂,中小厂更贴近用户,尤其是越细分的赛道,大厂越不会投入精力,中小厂先行切入,可抢占先发优势。具体到大模型时代的AIGC硬件中小厂,还可以考虑加筑一道数据安全壁垒,模型数据和用户数据安全相互绑定,增加用户的转换成本。
跃然创新CEO李勇就曾在接受访谈时表示:“ 壁垒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是很奢侈的事情。但我们做这个产品涉及产品定义、软件、AI、硬件、供应链以及品牌定位、营销等综合能力,这显然比抄一个硬件难得多。如果对各个模块的 knowhow 没有足够积累的话,要花一段时间去学。”
在安全性的考虑上,跃然创新则给足了家长安全感。家长可以通过App查看孩子与AI毛绒玩具的聊天记录,一旦涉及到危险话题,如遭遇霸凌,还能及时接收到预警信息。
最后,面对超级硬件的潜在挑战,小而美赛道的企业其实可以考虑找到“入口”级的硬件,以生态合作的形式借助其流量优势,而不是正面展开流量争夺。与此同时,持续在垂直场景下挖掘不可替代性,包括建立用户和品牌的情感联系、更细颗粒度的用户体验优化、软硬件协同构建生态壁垒等。
跃然创新就在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方面有自己的独到思考。其COO高峰曾在受访时解释:“我们不仅要取悦孩子,还要取悦家长。家长能够从孩子和AI朋友的聊天中获得关键词,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可能有哪些事物是孩子特别敏感或有潜能的。他们还能因此去了解孩子的性格,这可能让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更加融洽。”(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