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器乐剧《中轴之光》登上北京老舍剧场

非遗器乐剧《中轴之光》登上北京老舍剧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29 18: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琴瑟和鸣,一弦一柱演绎古今和美的音韵;凤首箜篌,一拨一捻诉说千年的动人故事……6月26日,非遗器乐剧《中轴之光》登上北京老舍剧场成功演出,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演出献礼北京中轴线非遗保护工作,唤起全民对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

知名国乐演奏家吴茜总导演和领衔主演,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出品的器乐剧《中轴之光》,该剧目得到了北京市文联、东城区文联的支持。主要讲述了海归音乐学生与鲁班爷、乐神素女在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体验故事,从永定门、天坛、钟鼓楼等非遗建筑,到箜篌、古琴、古筝等非遗乐器,再到非遗戏曲和非遗舞蹈,用沉浸式体验展现北京中轴线积淀的丰厚历史文化,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象天法地、中正合和、礼乐交融的“中轴精神”。

据悉,非遗器乐剧《中轴之光》是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同时也是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扶持资金支持项目。继器乐剧《韵魂弦梦》《帆影弦歌万千重》成功上演之后,此次吴茜率领团队又精心打造了新作《中轴之光》,让更多的人通过此剧了解中轴文化,体悟中轴精神。

吴茜新作《中轴之光》的一大亮点是剧中复古乐器的大量使用,以及多项非遗乐器的演奏技艺。中国汉代的箜篌、唐代的箜篌;古琴的前身,复原曾侯乙墓出土的古乐器五弦琴、十弦琴,琴瑟和合中“瑟”的复原;敦煌雷公鼓的复原品……一件件失传许久的古代乐器,在中轴线上迎来了重获新“声”,展开了中国非遗乐器技艺和制作工艺的历史演变活地图,并将非遗戏曲、舞蹈和绘画技艺完美结合在一起,再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与璀璨。此次剧中大量复古乐器的演绎,得到了我国雅乐乐器制作专家金海鸥先生的大力支持。他是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密码唯一破解者,“中华和钟”的主要创制人, 复原了两千多年前曾侯乙墓出土的五弦琴、十弦琴、瑟以及《敦煌鼓乐》雷公鼓等古代乐器,这为全剧增添了厚重的古老礼乐之声。

全剧分为《礼乐交融 希望之光》《象天法地 敬畏之光》《以中为尊 奋进之光》《中正和合 和谐之光》、尾声,荟萃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非遗乐器的天籁之音、书法艺术的高远意境、绘画艺术的绚丽多彩、戏曲文化的生动鲜活、舞蹈文化的蹁跹身影……“雨燕式微,但燕子群飞,犹如万箭齐发,百鸟朝凤一般,十分壮观。”“赤焰熊熊舞华章,浴火凤凰腾新生。翩翩羽翼散星光,一声凤鸣破九霄。”《中轴之光》剧中红砖绿瓦下的北京雨燕,到箜篌乐器的历史演变,再到涅槃的凤凰文化,全景式展现了北京雨燕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每一次挫折如同凤凰涅槃,让我们这个民族浴火重生,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与光彩。

《中轴之光》创作阵容非常庞大,由朝阳职工大学副院长孙国华担任总策划,艺术系主任吴霞担任制作人,艺术系副教授国乐演奏家吴茜担任总导演、创意和主演,艺术系副教授魏巍担任导演,北京歌剧舞剧院编导张馨荣担任导演,民进中央宣传部部长、诗人、歌词创作者毛梦溪担任编剧,由辛戎担任音乐总监、编曲,何谐担任作曲,胡华彬担任视觉设计,黄美娟作为服装设计,同瑶作为造型设计,特邀王溪、胡美玲、王玉、柴帅等著名演奏家,与朝阳职工大学师生一起倾情打造这部非遗大剧,一起为中轴线的非遗保护工作献出中华儿女的赤诚之心。

箜篌非遗传承人吴茜在《中轴之光》剧中饰演乐神素女。传说素女是《山海经》里的乐神,掌管弹拨乐。通过素女之手演奏的“悠悠琴声”,能够“教化人心,感发善念”。对于乐神素女的演绎,吴茜有着她自己独特的理解:“素女有一颗正念、执着的心,用音乐去传达正念,用音乐去撒播人间真爱。同时,我觉得她也是一种具象的象征,中国古代是礼乐制度,乐神素女是用音乐带领人们走向光明、希望和进步。”集古琴、古筝、箜篌国乐于一身的吴茜,在剧中还首次演奏瑟、五弦琴、十弦琴等曾侯乙墓出土的复古乐器。“第一次见到这些复古乐器时,有震撼,有好奇,但随着接触越多越深刻,就会慢慢加重责任感和使命感。非常荣幸能够见到古人两千年的智慧,并能够去学习、演奏,那么更有责任把复古乐器传扬出去。”吴茜若有所思地说,“在演奏过程中,我仿佛触摸了这段历史,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发展脉络,同时我好像看到了昔日宫廷音乐、祭祀音乐的辉煌,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以及对我们祖先智慧的一种深深崇敬。所以,对我来说,这不单单是一种音乐,更能给我内心的宁静、自信、深情和眷恋。”

一步一景续文脉,一砖一瓦皆历史。《中轴之光》采用“群众演员”模式,带领观众感受沉浸式体验,将很多非遗元素融入观众的体验感,让他们既欣赏了音乐,又体验了很多非遗艺术,将现场观众当做表演的一部分。观众置身北京老舍剧场观看《中轴之光》,循着美妙的乐声,仿佛北京中轴线地图在眼前徐徐展开,从飞檐斗拱的永定门,到气势恢宏的紫禁城,再到古韵悠扬的钟鼓楼,宛若蛟龙的中轴线,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为观众营造一卷如梦如幻的文化画轴,闪耀着中华民族厚重中和、生生不息的精神之光。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责任编辑:董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