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将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发挥巨大作用,将显著改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近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数据要素价值将显著释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数据逐渐成为经济活动中关键生产要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放大数据要素使用价值,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多重优势,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数据要素具有使用价值,人们能够在数据要素上提取有用信息以投入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数据要素也具有价值,并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水平等方面。数据要素的充分运用有利于推动相关应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激发数据要素潜力,推动数字经济做优做强。目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超过30%,数字经济增速显著高于GDP增速;产业数字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支撑作用更加明显。2016年至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加4.1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14.2%,是同期美中德日韩5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的1.6倍。随着一系列数据制度和措施的陆续出台,我国数字经济将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未来,政府将引导企业开放数据,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支持社会数据融合创新应用,加快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促进数据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培育基于数据要素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实现知识扩散、价值倍增,开辟经济增长新空间。
数据要素基础资源作用将显著增强,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更好发挥数据要素正外部性和避免负外部性,有利于将我国数据资源优势转化为国家竞争新优势。未来,国家将推动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数据资源进行会计处理,即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资源做初始计量并纳入资产负债表,这将撬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牛鼻子”。同时,还将加强数据要素应用场景指引,促进数据要素的互联互通,打破产业限制和地域限制,打通堵点卡点,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提升数字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在公共数据方面,将加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在相关区域组织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探索部省协同的公共数据授权机制,有效利用大规模的公共数据资源,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此外,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能级将大幅跃升,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强大生产力优势形成良性互动。
数据要素创新引擎作用将不断提升,形成新的赋能模式。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全面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实体经济领域,有利于通过数据赋能、创新驱动、技术变革,加快实现生产工艺革新、生产效率提升、生产协同优化,并不断孵化出新业态、新产业、新动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方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应用,有利于发挥数据要素创新引擎作用,实现各行业、各领域的数据驱动。这种新的赋能模式强调的是数据的深度应用和价值释放,能够带来的是生产效率的提升、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全新的社会价值创造,形成以数据要素为纽带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动态交互、深度连接、协同增效的新格局。通过数据要素创新能够形成新的赋能模式,推动重点场景中的海量数据释放巨大价值,特别是推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场景快速发展。
数据要素发展环境将显著改善,形成新的生态系统。 在2023年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后,部分省市级数据局后续陆续成立,一批创新能力强和成长性好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将逐步涌现,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数据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益将明显提升。《“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全面实施,有利于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规划和建设,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通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试点示范、推动以赛促用、加强资金支持和加大宣传推广等保障措施,将进一步完善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建立数据产权制度以及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降低市场主体获取数据的门槛,增强数据要素的共享性和普惠性,形成强大的数字化能力。数据要素发展环境将大幅改善,数据要素活力将充分释放,有利于突破巨大规模人口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缩小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社会、数字文化和数字生态文明齐头并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者:李锋,中宏观察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
编辑:王镜榕 审核:郭勇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