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超级工程研究”成果在京发布 填补国内外研究空白

中国工程院“超级工程研究”成果在京发布 填补国内外研究空白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2-27 17: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宁波跨海大桥等一座座现代化桥梁矗立,上海洋山港、宁波港、曹妃甸港等一座座超级港口竣工,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一项项超级水利工程建成……既记录下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也见证了一个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巨变。

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一大批基础设施、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重大工程傲然面世:“嫦娥”落月、“天问”探火、神舟飞天、高铁奔驰、C919首飞、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从南海之滨到北国雪原,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一个个超级工程层出不穷,一项项发展成就硕果累累,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有三项超级工程值得永远铭记: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156工程”,奠定了中国工业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两弹一星”工程,浇筑了护卫国家安全的盾牌;新时代“村村通工程”,被评价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惠民工程”,是中国近现代299项超级工程中唯一用“伟大”一词形容的超级工程。

12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承办的“超级工程研究”成果发布暨《超级工程系列丛书》首发仪式在北京举行。该课题首次系统研究了近现代中国以工程立国这一基本课题,据“超级工程研究”成果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共建设超级工程258项,占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总量的86.29%。

中国工程院院士、“超级工程研究”项目课题组组长胡文瑞介绍,经过五年多、751位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超级工程研究”共完成了两大系列研究工作。一是完成了“超级工程研究”系列报告,二是编著即将陆续出版的出版物29本册。整个研究涵盖了古今中外、跨越了数千年,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学术研究工程。

该研究项目团队首次科学定义超级工程,阐述了超级工程的基本特征、标准和分类,首次系统、多维、全面研究分析了超级工程的作用、特点、规律,精准筛选出古今中外643项超级工程进入排行榜,其中,中国古代超级工程110项、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299项、世界古代超级工程100项、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134项。该研究项目团队总结出超级工程投资折算方法,例如以米价法,用大模型折算万里长城至少耗资10万多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超级工程研究”项目课题组副组长王基铭表示,超级工程规模超大、工程量超大、对社会影响巨大,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超级工程研究”首次系统研究了古今中外经典的超级工程,填补了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空白,证实了近现代中国以工程立国的基本现实,开创了中国工程院系统研究超级工程的先河。

“超级工程研究”离不开“超级研究团队”。“五年多来,参与这项课题研究的专家学者达751位,包括院士49位、教授及研究员269位。这些专家学者来自全国19所大学,21家研究机构,106家企业。其中,985大学9所,国家级研究机构17家,世界500强企业15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超级工程研究”项目课题组组长胡文瑞说。

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工程尤其是超级工程,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通过研究超级工程案例探索超级工程技术价值、支撑作用和溢出效应,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认为,工程是现实的生产力,而超级工程集中体现了“现实的生产力”,集中表现为知识、技术和实践经验的集大成者,为那个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和永久的记忆。

“超级工程之所以成为人们认可、学习、推崇、膜拜的不朽经典,恰恰就在于超级工程的价值。”胡文瑞说,系统研究超级工程,目的是书写人类社会建造超级工程的辉煌历史,歌颂劳动人民建造超级工程的丰功伟绩,赞颂工程技术人员建造超级工程的聪明智慧,指导未来超级工程的科学建造。

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工程院“超级工程研究”课题于2019年立项,开创了中国工程院系统研究超级工程先河,而且首次系统研究了近现代中国以工程立国这一基本课题,填补了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空白。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更是系统研究了近现代中国以工程立国这一基本课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决策支撑。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超级工程,这些超级工程凝聚着人类的心血与智慧,也见证着文明的衰落与复兴。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超级工程建设起来。这些超级工程将会在人类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而“超级工程研究”成果的发布,将为未来的超级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科学决策支持,助力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