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道德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引各国学者讨论

“伦理道德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引各国学者讨论

来源: 中国日报
2023-11-28 21: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28日电 近日,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与耶鲁大学全球正义中心、莫斯科国立大学三方在为期两天的“伦理道德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会议上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合作进行全球伦理研究及共同主编《伦理研究》辑刊。大会共设置了5个分会场、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的现代转型、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伦理道德发展、伦理发展的跨文化对话以及中国伦理学理论话语的发展等议题。

会议汇聚了国内外众多著名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会议主题。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教授杜维明指出,儒家的核心价值与西方的核心价值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添加关系。它们只有相互衬托,相互成全,才能自身完善。现代性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文明都能发展出带有自身基因的现代性,文明对话是消解文明冲突的最温和的方法。

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成中英认为,面临现代化与全球化挑战,中国需在西方伦理的影响下保持以“义”为核心的德性和责任的伦理观,力避西方功利主义走向极端,推动伦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耶鲁大学全球正义中心主任Thomas Pogge教授讨论了中国在全球政治和道德秩序中的战略选择。他认为中国可以选择加强军事力量以追赶美国,或投资于经济和软实力,通过和平手段来降低军事力量的重要性。无论如何,中国的选择将对全球政治和道德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Alexander N. Chumakov教授提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文化的国际化问题对于当代社会变得尤为重要。借助对话、理解和尊重,可以在国际关系中缓和文化冲突并促进合作。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阎云翔教授对“新家庭主义”的未来方向提出展望,同时系统分析了新家庭主义在当前的表现和特征。

吉林大学哲学学院贺来教授探讨了如何在现代多元社会中实现不同人群的共同生活问题,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内在统一,这对探索在现代性背景下人们共同生活的途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单继刚教授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发展了基于因果关系的正义理论,探讨了原因与结果在哲学上的重要性。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成伯清教授认为,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的正义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中国故事”的道义性,更要在全球舞台上实现全球性正义。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田海平教授从“和平之问”出发,提出了为善而斗争的人类和平图景。

本次大会观点多样,百家争鸣,将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相结合、中西古今思想相互比较会通、宏大主题与细致洞见相融合、研究前沿与学术热点相交通。专家学者们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学术智慧。

本次会议在11月25日至26日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和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举办。

开幕式上,东南大学副校长钟文琪代表东南大学左惟书记和黄如校长对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钟校长表示,东南大学伦理学团队要充分发挥学术优势,充分发挥东南大学特色新型智库的作用,切实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国家的能力。东南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樊和平代表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发布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基于四轮全国道德国情调查数据,樊教授探讨了中国伦理道德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及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演变。樊教授指出,中国伦理道德的发展要树立伦理文明观,“以伦理为本位”——以伦理看待文明,以伦理建构和评判文明,综合“中华”基因、现代文明和现代化的“中华”战略,从而为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中华”贡献。(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 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研究助理卢文成对此文有贡献)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