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今年的主题为“重视肺癌早筛,规范肺癌诊疗”。在肺癌防控五大方面的“防筛诊治康”中,早期筛查和科学规范诊治是最为关键的两大环节。近日,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解读了肺癌早筛和临床诊疗的热点问题。
(被采访者供图)
早筛识异常:早发现,早治疗,早解决
支修益:当前较为常用、经济和可及的肺癌早筛手段就是胸部CT检查。高危人群进行肺癌早筛建议采用胸部低剂量CT(LDCT)检查。通过CT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肺癌。
早期肺癌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就是肺部结节,当前的CT检查分辨率可以清晰的发现肺部1厘米以下的小结节和8毫米以下的微结节,从而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而通过肺癌早筛发现的早期肺癌可以通过微创外科手术达到临床治愈,术后五年生存率接近100%。
什么样的人群更需要接受CT筛查呢?
支修益: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CT检查,用胸部CT给自己的肺留张底版。符合以下中的两点就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年龄在50岁以上,吸烟指数超过400以上,即每天吸烟的支数乘以烟龄超过400,例如每天吸烟超过20支,连续吸烟超过20年以上,长期接触二手烟的人群;慢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呼吸疾病的患者;长期接触烟尘或油烟的人群;以及长时间接触重金属、煤矿、水泥尘土等污染物的工种从业者;有肿瘤家族史、特别是有肺癌家族病史的人群等。
发现肺部小结节就一定是肺癌么?是否需要马上手术?
支修益:肺小结节不一定就是肺癌。有研究资料显示:首次胸部CT检查发现的肺小结节95%以上是良性的。如连续复查几次以后肺结节的直径大小、边缘和密度发生了变化疑似早期肺癌,还需要行肺穿刺活检,待病理检查明确早期肺癌时则考虑外科手术干预。
为了尽可能减少对身体的损伤,首次胸部CT检查发现的肺小结节都是建议定期复查,以观察随访为主。医生会根据肺结节的大小、边缘和密度确定复查间隔时间一般建议为3-6月进行胸部CT。
如果半年以后这个小结节没有任何变化,甚至缩小了、消失了,基本就可以明确是不是肺癌;如果通过3次复查胸部CT,看到肺结节有所增大,则会缩短复查的间隔时间,如复查胸部CT发现肺结节继续增大,胸外科医生才会明确是否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干预。
图说: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
如何将早期肺癌扼杀在“摇篮”里?
支修益:病理检测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经过病理组织的检测包括分子病理,特别是近几年影像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再加上液体活检项目,对于肺部小结节进行多维度评估与判断。
通过活检病理确诊是肺癌我们再结合肺癌肺癌抗体检测、进行临床分期检查后,通过临床多学科讨论决定治疗方案,可以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或肿瘤内科的药物治疗。
当前肺癌治疗已经进入精准诊治的新时代。所谓精准,是指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和确定某一个基因的突变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靶点检测。如果恰好同该检测的结果有相对应的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可以使用靶向或免疫药物进行更有效、更安全的精准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对于患者预后会有很大的改善。肺癌患者才有机会实现更长时间的生存、更高质量的生活,实现肺癌“慢病化”。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