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画龙点睛 运河节点再添新彩

城市更新画龙点睛 运河节点再添新彩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18 12: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3年10月18日,由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主办的“共建共享·共融共生”大运河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区域发展活动在大运河广源闸遗址现场成功举办。

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遗产版主编齐欣,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执行主任眭谦,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任德永,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秘书长梁欣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六设计院书记黄新兵,国家图书馆党群工作办公室主任荣杰,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陈静,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乔慧,海淀区相关委办局及紫竹院街道负责人、地区群众代表等近百人参加活动。

本次研讨会分为“聆听大运河的声音”专题报告、“大运河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区域发展”多元对话、“紫竹院街道大运河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成果展”三个部分。现场嘉宾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共同探讨“大运河历史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共融共生”,并就如何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与活化广源闸区域历史价值、如何塑造区域文化品牌、如何促进区域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广源闸位于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广源闸路与南长河的交汇处,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它是元代通惠河上游的头闸,人称京城“运河第一闸”,也是长河这条皇家水上御道的重要水闸,因水而聚,因文化而兴。新建的公共空间位于紫竹院街道南部区域,地处广源闸路与万寿寺路交会处,建设总面积1488.5平方米。结合地块实际,设计师精心打造一条“蜿蜒的长河”,形态灵动地串联整个空间,通过《泛舟长河过万寿寺》与《香林千衲图》诗画呈现,依托“河”的流淌与变化串联带动空间的立体化延伸和时空的延展,营造出“曲水流觞”的效果,通过激发光与人、光与景、光与光的互动,形成特色夜间景观,用科技手段展现长河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广源闸区域在运河文化中的地位以及现代价值得以彰显。

“因长河万寿胜境,成运河首闸之功。依书香乐舞芳邻,处如意紫竹核心。取运河曲水之意,邀岁寒三友筑景。刻香林千纳于壁,迎龙王归庙纳福。聚街道高朋共享,谱美好生活新篇。”现场嘉宾和周边居民共同感受设计单位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院传达的“长河万寿 如意紫竹”的美好愿景,观看城市更新系列展,寻找记忆缩影,展望美好生活。“从前这儿用围挡拦着,没想到建得这么好,我们家门口就缺一个可以活动的小空间,太幸福了”,一位路人兴奋地说。

据了解,2017年,紫竹院街道完成《2017-2035年紫竹院街道区域发展提升规划》,通过对地区“一河一院一馆八遗产,八校八所三团四高端”资源梳理,提炼出“书香乐舞,科创紫竹”区域文化特质,提出打造“北京富有文化艺术气质的科技创新区域”目标。紫竹院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董国梁表示,“街道始终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工作理念,积极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坚持‘做一个成一个,百姓认可一个’的标准,打通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搭建共建共享的多元参与平台,统筹联动多方资源,推动城市更新,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努力探索出一条城市更新与文脉传承统筹发展的新路径。”(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