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立彬:构筑中国电影国际竞争新优势

罗立彬:构筑中国电影国际竞争新优势

来源: 中宏网
2023-10-11 16: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宏网北京10月8日电(记者 王镜榕)随着中秋国庆长假结束,2023年电影国庆档也正式落下帷幕。日前,猫眼研究院联合微博电影发布的《2023国庆档电影数据洞察报告》显示,全国电影市场最终以总票房累计27.34亿元收尾,超去年同期的83%;总观影人次超6511.4万,同比增长80%。日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罗立彬携最新专著《文化贸易与中华文化“走出去”:以电影为例》,就今年以来包括中秋和国庆档期国产电影取得的突出成果和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内外部严峻挑战等议题接受本网专访。

新挑战: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再出发

中宏网记者:自2023年春节档开始,国内电影市场持续回暖,如何把脉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的机遇与挑战?

罗立彬:今年是疫情防控乙类乙管之后的第一个年头,到目前为止,电影市场恢复的不错,到10月7日为止票房总额达到475.92亿元,低于2019年和2018年的同期水平(分别是526.25亿元和508亿元),位于史上第三位;但是远高于2017年及以前年份的水平。如果和2019年相比,恢复到了90.43%,这个水平已经相当不错。如果按比例看的话,今年北美市场前三季度票房是2019年同期的83.17%;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是94.66%(455.87/481.59),中国是高于北美的。

国产电影成绩出色,不仅在票房成绩方面不断“挤出”进口电影,而且题材和类型不断多样化。主旋律电影和现实题材电影票房成绩引人注目,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日益从好莱坞电影中夺回市场份额,不仅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在本土战胜好莱坞电影的市场,而且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票仓(2020年和2021年是第一大票仓)里实现了国产电影压倒性优势,令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全球电影产业不得不引起更大的重视。

尤其是今年的进口电影,有很多的大制作,且采取全球同步发行的方式在国内上映,这种情况下,国产电影完全不落下风。而且到10月7日为止,中国电影票房和2019年同期相比相差50亿元,但是这完全是由于进口电影票房下降引起的,因为进口电影票房下降了123亿元(2023年是69亿元,2019年1月到10月7日前为192亿元);国产电影票房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提升了70亿元左右。这和直观感觉也比较相符,今年到目前为止票房最高的进口电影是《速度与激情10》,票房是9.84亿元,而这个成绩在2019年的进口电影中只能排到第6位;2019年进口电影票房前3位的票房总和就已经超过了2023年,目前为止是所有进口电影票房的总和。总之,当前中国观众对于院线电影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国产片偏好。

但是这也为中国电影市场未来发展带来的新的课题,目前中国市场似乎也面临着一个“好莱坞大片失去吸引力”,但“没有同体量国产大片来填补空白”的一个转型期,需要各界人士去思考、探索与应对。

新使命,把中华文化元素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宏网记者:在国内票房领先的同时,中国电影如何面向国际,更好肩负传播中华文化新使命,特别是如何把脉近年来,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欧美等国外大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和动向,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并就趋势给以前瞻性思考?

罗立彬:在2015年前,中国电影市场处于票房年增长率高于27%的高速增长阶段,国产电影和进口电影并驾齐驱同时高速增长,特别是2012年中国对于进口分账电影进一步放开之后,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史上最快增速;而在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增速开始放缓之后,国产电影就开始显示出“本地市场优势”,不断“挤出”进口电影的市场份额,到了2022年国产电影票房份额已经达到85%。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逐渐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电影票仓(2020年和2021年是第一),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吸引着进口电影不断加入中华文化元素符号,以期更好的进入中国市场,一些大制作进口电影在加入中华文化元素符号之后,在全球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上映,把中华文化元素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与此同时,一些主旋律大制作国产电影如《流浪地球》,虽然以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市场,但是由于国内市场规模巨大所支撑起来的巨大制作成本,带来恢宏的影片效果,也自然引起国际市场的关注。2019年以来,一些以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市场的一些国产电影也开始在北美中重要海外市场产生影响力。

新未来:构筑中国电影国际竞争新优势

中宏网记者:国产电影如何进军国际市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以及进一步加强国际优秀影片资源引进,促进国际文化双向交流?

罗立彬:我觉得中国具备巨大的市场规模、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偏好,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会继续展示出发展的潜力,这些都成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重要优势。电影是重要的核心文化产品,目前中国仍然需要引进优秀的国外电影作品,一是丰富国内电影市场,提供更多的多样性,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形成一种国际化的竞争环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全球第二大电影票仓来说,这样的竞争环境会同时发挥两个作用,首先是吸引国外电影加入中国文化元素并面向全球发行。现在国外电影在争夺国内市场过程中已经落在下风,他们必须要进一步考虑中国市场的需求偏好并进行一定的调整,甚至拍摄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作品。其次,国产电影在这种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中,正在不断的提升国际竞争力,现在中国的观众越来越喜欢看具备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大制作电影,中国具备巨大的市场规模和独特的文化偏好,这两点就可以给电影创作者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国内市场基础,可以支撑起具备中国文化特色的大制作电影,产生“本地市场效应”,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

但是我觉得这也需要一个过程,第一步是和进口电影在竞争中成长,并共同把中国国内市场做大,2016年左右就做到了这一步;第二步是国产电影在竞争中持续成长并发挥本土优势,将进口电影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夺回来,2016年之后到现在,国产电影已经基本做到了这一点。第三步是开拓国际市场,首先争取海外具备同种文化背景的观众(比如海外华人)以及相关市场;最后,才是在国际上全方位产生影响力。目前,中国电影已经完成了前两步,正在开启第三步。在这个过程中,中外合拍、中方主导、国产电影全球发行模式等方方面面都会需要各方从业者在探索中前进。同时,政府在培育中华文化偏好上可以有所作为,也可以为国产电影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一定的支持与鼓励。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保证一个巨大且平稳增长的国内市场以及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

其实从2019年开始,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好的迹象。比如《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少年的你》等在国内取得巨大票房成绩的国产电影,已经开始引起国际关注;《少年的你》这部以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市场的电影还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奖的提名。

疫情对全球电影也都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冲击,加上当前人们文化娱乐方式不断趋于多样化,更多新兴文化娱乐方式也在与电影竞相争取消费时间,但是我始终相信电影作为一种核心文化产品具备独特的魅力。一百年前电视进入人们家庭的时候,为电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并没有让电影死亡。如今,各种“小屏幕”“短视频”对于电影这种“大银幕”“长视频”也会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需要各界人士去探索应对。无论如何,把电影作为一种典型案例,分析中国电影产业和贸易的发展过程,仍然可以观察到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整体优势、机遇和与此相关的战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