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数实融合是应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

邬贺铨:数实融合是应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1-17 10: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国家对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千行百业正在加速恢复动力,“数实融合”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更加有机有效的推进数实融合,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1月13日,主题为“数实融合之道: 定位、模式、路径”的沙龙活动在北京举办,就数实融合这一焦点话题进行了充分研讨。沙龙吸引了知名院士、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科研高校、知名企业、新闻媒体等众多领域的权威专家和意见领袖齐聚一堂。此次沙龙活动由联想智库主办。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数实融合的核心,是应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

二十大强调,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当前,数实融合正成为数字中国的新引擎。

“数字化转型是数实融合的核心,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当前和今后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沙龙现场的分享中认为,数实融合可在数字化进程的任一阶段切入,不论处于工业2.0还是3.0的企业都可开始这一进程。数实融合也可从企业生产管理流程的任一环节切入。企业不可能也不需要在产业链全部环节同时起步推进数字化转型,研发、设计、制造、供应、检测、仓储、市场、售后等任何环节的切入都会有相应效果。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贾克斌则认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数字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且这个数字基础是要从企业来,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积累和丰富的实践锻炼,才能从战术上升到一个战略上的高度,并不只是单单讲模式和发展路径标准化和规范化。

数实融合要引入智能生产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实融合的要义是“以数强实”。作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要任务,数实融合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协同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数实融合是数字、科技、实体经济和实体产业的融合,其中最本质的变化就是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革命。数实融合需要引入智能生产力,需要智能生产力与产业知识进行不断的融合创新,也需要实体企业与新IT企业伴随成长,进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赋能企业可持续创新发展。”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战略及业务拓展副总裁、联想智库理事长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以下简称阿木)认为,当前,数实融合已经引入了数据成为全新的生产要素。引入了新的生产力“智能生产力”,它重新开始定义和创造新的价值,依托于数据和新的架构,融入到产业当中,成为新的生产力,从而改变产业生产关系。

“数实融合,势在必行。二十大强调要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把重点放在实体经济,把实体经济重心放在制造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建翔分析道,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为中国带来实现换道超车的宝贵机会,同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数字底座。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等领域都需要数字底座支撑。

“在数字经济推动数实深度融合的当下,推动教育数字化尤为重要。建议数字化企业能更多的研究出对中小学生视力保护的产品;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的技术落地到智慧教育的场景中。”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华认为。

龙头企业要发挥领头雁作用 社会各界协同加速

对于数实融合的现实路径,与会专家纷纷表示,要从根本上明确数字经济的特点和数字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更好的发挥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等多重合力,从而加速推动数实深度融合。

“从供需角度来看,数实融合的技术供给侧和业务需求侧不应该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不是我卖你一套解决方案就万事大吉了。数实融合的过程更需要供需双方形成一个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从而实现数字技术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国家信息中心王晓冬处长认为,做到数实融合就需要新IT的力量深度沉浸到具体行业需求上来,需求要落地落实,更需要在产业协同、生态构建方面花大工夫,迫切需要形成不同于企业信息化的新模式和新的方法论。

“中小企业是数实融合受益者,但一定要有链主企业、大型企业去推动,国家着力点也应该在大企业上,只有大企业才能够研发新技术,降低成本,打通各个行业壁垒。” 赛迪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珂认为,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应该发挥领头雁作用。

“对于大企业来说是科学转型,对于中小企业叫做上云用云挖掘数据价值。”阿木认为,对于实现数实融合的路径,除了企业需要科学转型、产业需要头雁牵动外,社会各界力量的协同加速也非常有必要。

龙头企业或者头部企业要起带头作用。” 中兴通讯行业方案总工、公司战略委员会专家周科理认为,作为方案解决商要把数实融合做好,首当其冲需要先增强自身能力。“数实融合一定要深入行业,要解决行业的需求,这样才能够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