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清源街道:建好“四有”楼门 培育共治“好邻家”

大兴清源街道:建好“四有”楼门 培育共治“好邻家”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2-23 14: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狭小阴暗的楼道,在邻居的共同装扮下蜕变得温馨整洁;曾经陌生的街坊邻里有了同一话题,共商楼门“家务事”……今年来,大兴清源街道深耕“空中四合院”党建项目,积极推进特色楼门建设,将楼门转变为基层思想教育、文化建设、公益服务、居民自治和社会动员的重要平台,一系列行动也让同住一楼门的居民,成了最亲的“家人”。

有颜值 88个楼门实现环境升级

今年来,清源街道依托“空中四合院”党建项目,广泛发动居民参与楼门自治,从“装修方案”到活动计划,均由居民代表牵头商讨,充分实现了“需求由居民表达、问题由居民讨论、事务由居民参与”的共治愿景。

面对五花八门的需求、基础不同的复杂情况,街道通过分级、分层推进的方法,因地制宜,实现楼门环境升级。楼门基础薄弱的,则由街道牵头,聘请专业团队对楼门“会诊”,入户征集居民意见,通过楼门建设改善影响居民居住幸福感的顽疾,同时梳理形成楼道公约,推动楼道公共环境实现长效改善;楼门基础好的,则由现有楼门领袖牵头问需求,进而实现共治。

就拿丽园B区3号楼门为例,楼门长李瑞芳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及绘本作家,常年在社区组织公益阅读活动,群众基础牢固。今年,在她的牵头下,该楼门以绘本为主题结合心理知识,打造一处楼门“新景点”。进门就能看见《诗经》《论语》等优秀绘本节选,让人耳目一新。改造后的楼门还成了社区心理健康咨询室,帮助邻里舒缓压力。

此外,为解决楼道内堆物堆料、堵塞消防通道等现象,街道深化“最美、最差”楼门评选活动,创新“居民参与治理+社区自查自纠+街道督查帮纠”的三级闭环式查法。检查中,街道、社区、物业、楼门长及议事会成员边打分边纠差,一个楼门形成一张“问题清单”,督促“责任方”认领问题并及时整改,“闭环式”提升楼门环境。今年,兴康家园社区8号楼1单元连续两次被评为“最美楼门”,邻近楼门的居民都前来参观学习,形成了良好的比学赶超氛围。

有能人 暖邻共忙“家务事”

划小自治单元,凝聚参与力量,街道以“在职党员进社区”为契机,推进“楼门+”建设,通过吸引党员、社区能人“就近、就便、就需”为居民提供服务,实现问题在身边发现、矛盾在身边化解、文化在身边沉淀、志愿在身边践行。

丽园社区B区12号楼3单元,81岁的党员楼门长刘桂芝带动居民就“小区楼门文化建设”开展议事协商,共同探讨打造“法治小故事”专栏,装饰粉刷居民议事会场地;丽园B区8号楼的“亲如一家”楼门中,在职党员王桂苹以身作则,号召党员参与社区公益事务,社区推行垃圾分类初期,她邀请十多位邻居到家中做客,情景式示范垃圾分类小妙招,并组成楼门“智囊团”,带动邻居参与社区治理各项活动;兴康家园社区7号楼2单元的楼门长张玉凤有个特殊的笔记本,专门收集邻里需求,专登各类隐患,在她的倡议下,邻居们自发组队,关照需要帮助的老人,社区有清扫的倡议,居民都主动报名,为美好家园出力……一个个实例证明,在“党员带动身边人,楼门挖掘共治骨干”的路径中,一批有才能、有意愿、有想法的居民慢慢向社区靠拢。后期,社区将“楼门”作为“核心骨干”的展示平台,在楼道空间、文化墙打造中,鼓励居民找同伴、秀才艺,推动暖邻实现大作为。

暖邻的带动作用,还体现在订约、践约上。今年,街道开展“微网格 全公约”品牌工作,以约促治,800多个单元楼门通过“拉家常”议事协商会,明确了本楼的特色公约。环境问题多的楼门,将垃圾分类、不堆物堆料写入公约;老人多的楼门将关爱邻里、关照老人写入公约……将订约、守约作为楼门公共生活的一部分,清源1000多名党员、楼门长、红袖标等7类主体率先作为,在自律意识的强化中,带动身边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巩固社区共建成果。

有温度 楼门群成邻里互助平台

“楼门群发布求助帖,总有暖邻秒应答”,这是近期清源居民的发现,从帮着寻找失物、解决燃气泄漏难题再到免费送药到家,群里有“求助”,大家伙总习惯着一起出主意、搭把手。

近日,枣园社区39号楼的馨宁(化名)感染新冠病毒,一直发烧头痛、咽喉痛的她急需药品,却四处买不到药,于是便在群里求助。“我家有芬必得”“我家有连花清瘟”“我这有999感冒冲剂”,暖邻的响应,让馨宁瞬间凑齐了治病药。

在其他社区,同样的爱心接力也在微信群中传递。“谁家还有富余的新康泰克?”兴康家园社区居民在楼门群里求助,马上就有居民回复。“我家有九个多月的孕妇在发烧,哪位邻居能匀我一些退烧药”,在枣园尚城社区居民群中这条消息一经发出,便有不少邻居及时响应供药。

此外,还有居民为没有抗原的家庭代买;有居民将体温计放在邻居家门口;还有居民拍下家里备用的药品照片,让有需要的邻居们“点单”。

有特色 兴趣为引实现“一层一景”

在社区治理中,楼门作为连接家庭和社区的神经末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年来,清源街道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楼门治理深化,按照“管起来、美起来、联起来、亮起来、动起来”五项标准,试点建设楼门治理示范点。此外,各社区借助议事协商机制,也打造出了各自的楼门特色,楼门治理初见成效。

在楼门长赵建伟的倡导下,B15号楼有了共同的爱好:以书法会友,执笔共写春秋。在共同协商下,B15号楼的居民们还给共同的家挂上了牌:明德雅居。德从小事做起,谁家外卖盒放门口,都会有人暖心提醒;德从风采秀起,好少年的故事,楼道张榜公示……邻居们一起学书法、练技法,在一笔一划中,勾勒最美的楼门生活。

生活在B9号楼,“远亲不如近邻”就是家长里短的互帮互助,“久久爱心楼”的美誉,既贯穿22户家庭的日常实践,也蕴含大家公益共建的美好心愿。在楼道入口的墙面挂满了小凳子、绳子、扫帚、应急工具等,都是居民自发提供,谁家有需要都可自行领取。本楼还住有3户高龄老人,在楼门长戴自智的倡导下,邻居们结了对,常主动串门拜访,帮着扔垃圾、搬重物。居民们的积极行动让“爱心”洒满了各个角落。

在“微网格 全公约”行动中,B3号楼的党员率先签字,认领公益岗参与社区建设。事实上,党员争先、党员示范一直是B3号楼的传统。在楼门长的带领下,退休老党员、在职党员纷纷回社区报到,有的加入老党员先锋队,参与门岗值守;有的加入家园清洁阵营参与大扫除。目前,党员家庭户也挂牌亮身份,邻居们还策划着启动党员特色主题日,带动身边人从小事做起,建设社区。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