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德国在低碳能源转型方面并没有倒退迹象

德国取消2035年碳中和目标的报道完全是乌龙。“德国碳中和的目标本来就不是2035年,所以也就不存在取消2035年碳中和目标这回事。德国淘汰煤炭和碳中和目标时间不同步,就如同中国煤炭达峰和碳达峰不同步,之间有5-10年的时间差一样。

专家:德国在低碳能源转型方面并没有倒退迹象

来源:中宏网 2022-07-21 12: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宏网北京7月20日电近期,一条“德国取消2035年碳中和目标”的中文消息传来,引发舆论关注和质疑,难道连德国这样长期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引领者”甚至“领袖”自居的国家都要大开历史倒车了吗?

德国取消2035年碳中和目标的报道完全是乌龙。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董秀成日前撰文指出,有些专业人士针对上述这则新闻专门查阅了德语和英语近一周的新闻,没有发现“德国要取消2035碳中和目标”这类文章,在德国政府官网上也没有发现此类文件。

文章指出,上述乌龙消息来源于德国联邦议院的会议。2022年7月7日,德国联邦议院(下议院)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案,确立该国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达到80%的目标,这比以往联邦政府提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实现100%的目标有所后退,但也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战略目标。

董秀成指出,业内人士都普遍知晓,德国并没有提出过在2035年达到碳中和目标,而是在2045年前实现气候中性(climate-neutral)目标,其实这比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范畴更加广泛,实现难度更大。确实,2022年3月德国政府曾经提出在203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达到100%的目标,而在7月8日德国联邦议会没有通过,而是保留原来的政府目标,即203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达到80%。从概念和内涵上看,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100%的目标与实现碳中和目标并非是相同的概念和内涵,前者是解决电力行业的碳中和问题,而后者是解决包括所有行业在内的碳中和问题,两者之间虽然有一定关系,但本质上不可同日而语。

“德国碳中和的目标本来就不是2035年,所以也就不存在取消2035年碳中和目标这回事。”中宏观察家、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张中祥告诉记者,国内的一些舆论之所以对德国取消2035年碳中和目标感到兴奋,其实就是想表达德国这些国家虚伪,忽悠发展中的中国做碳减排,而他们像缩头乌龟退缩。但事实是,德国并没有因为俄乌冲突在低碳转型上退却,而国内一些媒体这件事的报道上反而是乌龙了。

“实现气候目标需要逐步淘汰煤炭。德国把2038年定为淘汰煤炭的最终日期。煤炭淘汰后还会继续使用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这些都还是有碳排放的,虽然单位热值的碳排放比煤炭少。”张中祥强调,碳中和目标不会定在淘汰煤炭之前,因为煤炭淘汰之后还需要5-10年时间由石油、天然气、新能源逐步过渡到完全新能源加碳汇、碳捕集和封存技术以完全抵消碳排放达到碳中和。德国淘汰煤炭和碳中和目标时间不同步,就如同中国煤炭达峰和碳达峰不同步,之间有5-10年的时间差一样。所以,如果德国把淘汰煤炭定在2038年,德国就不会把2035年作为碳中和目标。

“事实上,欧盟的碳中和目标是2050年,德国的碳中和目标是2045年。”张中祥告诉记者,欧盟内部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经济利益争吵不休,如果德国的碳中和目标是2035年,欧盟的碳中和目标怎么可能晚到2050年呢?美西方本来就一直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百般挑剔、讨价还价,如果德国2035年就要达到碳中和,怎么能够容忍中国2060年才实现碳中和?无论是在欧盟,欧盟理事会,还是欧盟议会吵闹的碳关税条款,其实就是不满中国的碳承诺目标,要对来自于中国这样的国家的产品征收碳关税。认为中国的产品里面碳成本低,增加了中国产品竞争优势,所以要对中国产品征收碳关税。你看,欧盟稍微做的多一点快一点,就不满了,怎么可能德国的碳中和目标是2035年而容忍中国承诺的那么晚?完全不可能的事。

“德国能源,尤其是天然气依赖俄罗斯。俄乌冲突欧盟对俄罗斯实行制裁,德国的天然气供应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张中祥指出,短期增加煤炭和煤电供应,一方面弥补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大幅减少造成的能源短缺,另一方面也有省下一部分天然气供冬天供暖使用的考量,但中长期只会进一步提高新能源的目标,加快新能源的使用。怎么可能会因为俄乌冲突导致德国这样的国家能源低碳转型倒退呢?

“事实上,即使德国现在面临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大幅缩减困境,在寻求短期解决办法时,比如德国在与卡塔尔等国寻求解决办法时,仍考虑中长期目标对其能源结构的约束,并没有显示在低碳能源转型方面倒退的迹象。”张中祥说。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