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6日-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巨丰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一克纳米(新经济学家)、GF60(绿色金融60人论坛)协办的宏观形势论坛(2022年夏季年会)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变局·重塑·发展——中国与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教授,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巨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做开场致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廖群发布了《坚持以发展为先——两个大局下我国经济发展理念定位》智库报告。二十余位海内外前政要、顶级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及金融行业首席经济学家济济一堂,共同解读当前宏观形势,讨论未来世界经济前景、建言中国经济发展。逾250万人次在线上收看了直播,新华社、人民网、经济日报、证券时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本次会议。
本次宏观形势论坛夏季年会为期两天,共设四场全体大会。在16日的全体大会一“世界与中国·竞合的未来”上,王轶进行了开幕致辞。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镇,自建校以来,始终关注人类社会发展前途根本问题,当下正奋力打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学校重点建设的智库平台,当下更致力于回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两个时代之题。他认为,面对世界范围内的重重困难和挑战,我们更要看到世界各国之间团结合作的积极因素,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希望各位嘉宾拿出真知灼见,共同为世界经济运行把脉,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贡献力量。
邱晓华随后致辞。他表示,“变局·重塑·发展——中国与世界”这个主题契合了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破局思考。当下世界政治、经济呈现多种新问题。中国如何在世界局势动荡的背景下保障稳增长目标的实现?下半年如何破局,如何通过数字化、绿色化创新与新基建、新动能发展,实现全年5.5%左右的增速目标?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对宏观形势与宏观政策展开讨论。他认为,通过共同努力,宏观形势论坛能够继续发挥宏观力研究的优势,让思考碰撞成果立于时代潮头,让宏观趋势走向了然于胸,实现预而立,破困局,求发展,让中国价值被世界所认知。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执行理事、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执行主任王文主持。
在主旨演讲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隆国强,波兰前财政部长、波兰华沙科兹明斯基大学转型、一体化和全球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科勒德克,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巨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先后进行了主旨演讲。
隆国强认为,当下中国应妥善应对世界经济新变化带来的挑战,准确把握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需主动作为,力争育新机开新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未来中国将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推动共建,开放世界经济。
科勒德克表示,未来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人民币将在这个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发展和全球贸易平衡。在这个时代,我们不需要任何世界霸权,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各国实现和平理性的共存,这建立在共识、合作和务实的国际交流体系基础上,全球储备货币体系应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而不是目标本身。
邱晓华强调,2022年起步我们就受到了三股力量的抑制,一是疫情的反复;二是通胀的高企;三是俄乌冲突。这三股抑制力量影响了世界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的稳定。但目前来看,中国外贸韧性仍在,只要世界经济不出现严重的衰退,中国的外贸可保持平稳增长。综合来看,下半年的中国经济一定会明显高于上半年的中国经济。
罗思义认为,世界经济形势正在显著恶化,增长放缓和通胀高企都是构成经济“滞胀”的要素。而中国也将不得不受到全球负面趋势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清楚地了解世界经济形势恶化的原因。他认为,全球经济恶化背后原因在美国。美国着眼于消费的刺激计划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形势都产生了破坏性后果。
随后,廖群发布了讲好中国经济金融故事报告系列第四期《坚持以发展为先 ——两个大局下我国经济发展理念定位》。廖群介绍道,报告以讨论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作为切入点,阐明发展是历史对我国提出的时代要求,我国未来在经济建设中仍须坚持以发展为先。报告认为,若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要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先后顺序,要坚持以发展为先,继续确保经济中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力争在未来30年内完成经济复兴冲刺。报告从当前我国发展需要、条件、风险三个角度论述了中国完成经济复兴冲刺的必要性与可实现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无比光明的前景。
在16日下午的全体大会二“ESG发展与双碳战略·为了更好的世界”上,中国社科院教授、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秘书长(代表国资委ESG课题组)钟宏武,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亚太区总代表刘萌,GF60首席经济学家、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张俊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教授、可持续金融学科发展专项基金学术主任邱慈观,滴灌通创始人、香港交易所前行政总裁李小加,人民日报数字传播融合发展部主任孙薇薇先后做了主题演讲。
钟宏武向与会来宾分享了国有企业ESG的现状、挑战、和未来行动。他认为,一方面,西方国家掌握ESG话语权,打压“走出去”的央企,境外评级机构对央企ESG评级结果系统性偏低;另一方面,央企ESG领域存在信息安全隐患,治理机制仍需健全、信息披露水平有待提升。他希望,行业专家们未来可共建中国的ESG体系,赢得国际话语权。
李礼辉认为,数字人民币对于绿色金融产业发展而言是新的机遇,有能力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应该予以关注。数字人民币会改变支付市场的格局,无论是用于国内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还是用做国际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交易的货币工具,都是新的机遇,都可能产生新的放射性蓝海效应。
王乃祥表示, ESG通过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协同增效,可以为金融投资机构、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创造积极的价值,能够为回答好人类向何处去这个时代之题做出积极贡献,建设更好的世界。同时,他也向与会来宾分享了北京绿色交易所为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将来要采取的相关措施。
刘萌介绍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ESG相关领域开展的工作,并表示,我们需要从ESG理念中重温中国文化,更需要在ESG大流行中找到文化自信。作为一名联合国官员去宣讲ESG,去宣讲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去宣讲商业向善,去团结全球企业,去共建更好世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张俊杰向与会来宾介绍了当下在ESG投资方面面临的一些困境以及现在从数据中可以看到的问题,并对其团队在ESG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展示。他表示,随着我们社会整体对ESG的重视逐渐增加,ESG与企业的绩效之间的关系正呈现正相关。随着ESG投资得到更多的关注,无论是在改进评价体系还是在优化ESG投资策略方面,都有重要的工作要做。
邱慈观向与会来宾分享了他对ESG投资风险与挑战的观察。他表示,绿色金融基本上是一个目标导向的金融,它所关切的不但有传统的风险回报,还有投资是否能够驱动社会进步,换句话说,我们的投资人非常在意投资的ESG影响力。当下虽是一个剧烈变动的时代,但这个时代也为ESG投资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丰富的机会。
李小加表示,ESG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劳动创业者能够在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带动就业、带动共同富裕,使得我们的金融真正融入经济深度之中。这是我们的一个梦想,我们正在路上,已在实践之中,已经基本上可以肯定我们这条路可以走通,可以普及。希望大家能够共同的参与。
孙薇薇作了题为“看见ESG传播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引擎”的分享。她认为,作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载体,有效的ESG信息披露能够为企业减少风险,有力的ESG传播,其目的也不仅仅向投资者展现价值,还有获得政府、客户、员工、媒体和公众的认可与支持。
在圆桌论坛环节,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所(金融创新实验室)副所长郑南磊,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GF60首席经济学家、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张俊杰,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驻华代表李新星以ESG发展与双碳战略为主题进行了讨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项目副主管刘锦涛主持圆桌论坛。
在7月17日的全体大会三“新经济学家·宏观力论坛”上,王文做了开场致辞。他表示,当下世界“五难并行”,战争、病毒、通胀、饥荒还有气候变化这五大冲击人类文明的重大的变量同时在今年发生,让全世界陷入乱局。他认为,面对这一局面,西方模式无法给出解决方案,中国则在不断探寻解决方案。尽管中国当下也遇到了下行的压力和风险,但是我们相信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变革、重塑和发展的力量,相信面对这一局面,中国会给出答案。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
高培勇向就如何清晰认识、刻画中国经济同与会来宾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面和大趋势不仅由经济层面决定,更要从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的广阔视野中去深入挖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源头活水。对于中国经济下半年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的表现,应抱有充分的信心。
朱光耀强调,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快速下行的压力,滑入衰退的风险是很大的,须警惕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在这种特殊挑战下,中国保持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方针,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疫情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时建中表示,没有创新的竞争是只是一个零和游戏,为了给创新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我们必须要建设好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法治,特别是《反垄断法》的力量,让市场更有效,让政府更有为,让竞争更公平,让创新更繁荣。
李稻葵分析了当下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并指出了当下中国应对经济运行困难在三个方面采取的手段。他呼吁,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大疫情,中国不仅要搞好宏观政策和投资,更要认真重塑我们的改革机制,尤其是要重修“政府与市场经济学”。
彭文生讨论了疫后经济重启与重构的相关问题。他表示,这一轮中国的经济重启,从充分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讲,财政货币的协同才是我们新的方向,尤其是央行利润上缴。我们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两个非经济因素,一个是新冠疫情,一个是地缘政治,尤其是俄乌战争的影响。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分别就上半年宏观经济局势和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进行了讨论。圆桌论坛由财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美岑主持。
在17日下午的全体大会四“发现中国价值”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TMT行业首席分析师武超则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
李毅中表示,当今国际正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民经济面临着三重压力,疫情多点频发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困扰,当前,稳定经济大盘刻不容缓。中国企业应顺应大局、顺应大趋势、服从大格局,在发展中创造价值;深化企业改革、打破桎梏、转变体制、谋划未来,通过改革提升公司价值;而守法诚信行为规范、信息透明是企业的社会价值所在。
吴世春向与会来宾分享了疫情后的100条创业锦囊。他强调,进取、腾挪、经营、赚钱、防守、平衡、合作、生活这八点是创业的关键所在。创业时要用理想主义加现实主义的创作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保持对这个世界不偏不倚的观察角度。创业的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市场创造价值,只有走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创业路上才有意义。
武超则表示,未来10年数字经济都会对整体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同时向来宾分享了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五大趋势。他认为,未来10年全产业从信息化、网络化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投资重点从新基建走向新应用,产业的价值从终端走向云端,应用的重点从ToC走向ToB,供应链由效率优先走向安全优先。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上,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创世伙伴资本CCV创始合伙人、前KPCB中国主管合伙人周炜,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就如何发现“中国价值”进行了主题研讨。中国建投集团建投投资/建投华文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张璐璐主持了圆桌论坛。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进行了闭幕演讲。他表示,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俄乌冲突、主要发达国家通胀高企等多重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严重受挫,全球性、系统性的经济和金融风险持续累积。而当前我国经济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只有认真办好自己的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对冲各种风险挑战,真正推动实现两个大局。他强调,从现在到2035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阶段。只要我们牢牢抓住这个重大机遇,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抓好改革、开放、创新这三件大事,眼前遇到的疫情冲击、俄乌战争、地缘竞争甚至个别国家对我的打压,都不是事。
宏观形势论坛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大型系列论坛,迄今为止已举办多场大型活动,旨在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把握世界变局、洞察时代脉络、探寻未来发展之路。宏观形势论坛已正式列入中国人民大学“十四五”规划建设清单,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在智库领域的重要品牌活动。(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