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 王镜榕)“尼克松访华的时候,中美之间的差异比现在大得多,中美两国领导人可以克服困难,求同存异,打破坚冰,实现关系正常化。”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赵穗生近日就中美关系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强调,目前的问题不仅仅是差异,更重要的是这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中美之间国力的接近,或者说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相对衰落。这个变化导致了世界格局从冷战后的单极和多极化走向两极化。中美关系也由合作走向竞争对抗。
中美冲突日益加剧的原因与后果
“最近参加中国对外友协举办庆祝基辛格99岁生日的研讨会,中美双方学者都认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利益,世界和平,但是都对目前中美关系现状极其担心,认为中美关系病了,大家都希望中美关系能够重新回到健康轨道。”赵穗生告诉记者。
美国丹佛大学美中合作中心主任 赵穗生教授
赵穗生认为,中美关系目前所处低谷状态跟过去有4个方面不同。第一,过去的低谷往往由具体事件导致。比如炸馆事件,台海危机。通过危机管理或者具体解决这个事件本身,中美关系就会回到正常轨道。今天中美关系所处状态,不能说是哪一件事情导致,是很多年来中美之间各种各样问题积累的结果。这么多年来中美关系合作与竞争共存,但是合作定义竞争。今天的合作其实是受竞争的定义,竞争定义合作,中美的竞争关系越来越强烈,导致长期停滞甚至对抗。
第二,中美双方民意倾向发生巨大变动。媒体大多负面报道对方,美国对华政策辩论已由“鸽派与鹰派间辩论,变为“温和鹰派与超级鹰派间辩论”格局,聚焦点也由是否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变为如何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
第三,过去中美之间博弈主要在政策之间,对具体政策之间有分歧,比如针对人权,南海问题、台湾问题,而如今是全面竞争。中国也有一些人认为中美对抗和摊牌不可避免。
第四,过去中美之间沟通对话以及经贸关系可以缓冲中美之间战略安全矛盾。但是目前中美之间战略经济对话几乎陷于停滞。航班都没有恢复。
“中美关系经过这40年走到今天这样的紧张状态有很多原因。”赵穗生告诉记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结构性的,即两极世界的发展。国内所谓“百年大变局”,也就是地缘政治的东升西降,地缘经济的南升北降。实际是中国崛起与美国相对下降。2001年,中国GDP与美国相比,仅有美国的11.8%,2021,中国GDP与美国相比,占比提升到77.1%。
两极化导致3个加剧冲突的结果。第一,夸大对方敌意;第二,迫使其他国家选边站队;第三,高估自己的力量。如拜登认为中美竞争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美国很担心自己霸权地位,认为中国是唯一能够挑战美国霸权地位国家。国务卿布林肯4月26日阐述政府对华战略演讲说“拜登政府的战略可以用三个词概括:‘投资、协同、竞争’”。所谓协同就是与盟友和合作伙伴网络协同,追求共同的目标,促进共同的事业,与中国竞争。美国不仅拉拢欧洲澳大利亚,还在亚洲加强民主国家四方同盟,印太经济框架等对抗中国。
“但是目前的世界并不具备两极冷战的国际形势,目前仍是多极世界,由一超多强进入两超多强,俄国,印度、巴西、东盟、欧盟、日本等大国或者国际联盟可以在中美之间斡旋,韩国,新加坡等小国不仅不愿意选边站,反而在对中美两面讨好。”赵穗生强调。
布林肯说“我们充满信心地迎接这一挑战。我们的国家拥有许多优势。我们有和平的邻国、多元且不断增长的人口、丰富的资源、世界储备货币、地球上最强大的军队、以及生机勃勃的创新和创业文化,例如我们生产了多种有效的疫苗,目前被用于保护世界各地的人民,使之免受新冠疫情的伤害。”
“美国的确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昔日荣耀已经不再。相对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如何正确认识中美之间国力变化,对中国而言依然需要保持客观、冷静。赵穗生告诉记者,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访谈“美国到底有没有衰落?中国人应有清醒认识”指出,近十年来,美国国际地位相对于中国确实在下降,但对中国以外国家而言并未明显下降;卢锋教授在今年5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线上峰会指出,中国虽然依旧在持续追赶美国,但近十年追赶速度已经出现较大下滑。2011-2021这十年,追赶速度下降55%。2017-2021这五年中国GDP追赶美国占比仅仅只升了8.5%。五年提升8.5%,年均追赶1.7%,这代表中国追赶美国速度已经大幅下滑。
“人民币的地位这两年不断提升,2016年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资产中占比为1.1%,2021年上升到2.8%,这是好现象。”赵穗生指出,但总占比仍有很长的路走。从全球储备资产总占比看:美元常年在60%左右,差距较大。
“中国互联网企业研发费用,与美国差距较大。”赵穗生指出,2021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研发费用超过250亿美元,创下新高。同年,美国互联网企业研发费用超过1600亿美元,也创下新高。美国互联网企业研发费用比中国多六倍左右。
大国担当 推进中美关系回归健康轨道
“去年以来,布林肯两次讲话,系统阐释美国对华政策。对比分析两次讲话,不难发现美国对华政策战略已经发生变化,即从‘竞争、合作、对抗’,转向‘投资、协同、竞争’。”中宏观察家、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徐洪才告诉记者,从关键词变化来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中国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徐洪才
第一,“竞争”一直在,美国希望通过“竞争”将中国比下去,说明“竞争”最能反映中美关系的本质。我们欢迎中美两国开展基于规则、相互促进的良性竞争,但是反对“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中美两国,首先要处理好各自国内的事情,同时也要履行大国责任。中美开展良性竞争,有利于促进自身发展,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繁荣和发展。
第二,“对抗”被删除,布林肯强调要避免和中国“对抗”和“新冷战”,说明美方认识到了“对抗”的危害性,对此我们持欢迎态度,希望美国言而有信,拿出实际行动来。
第三,“合作”被删除,说明美国内心深处对中国有“抵触”情绪。当前,中美经贸合作受到严重干扰,其“压舱石”和“推进器”的作用已经被削弱。这种状况严重损害了中美双方的利益。
第四,新增“投资”这个词。对内而言,“投资”是指扩大基建和研发投入,改善美国基础设施状况,提高美国科技能力;说明美国意识到中美竞争的基础是经济,这是以前有所忽视的;对外而言,扩大投资合作成为美国拉拢合作伙伴重要手段。必须指出,美国发展自身经济和改善民生无可非议,我们乐见其成。但在改善美国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方面,中美开展合作空间很大。特别是基建投资方面,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对美国提供帮助。至于在亚太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中美也可以发挥各自专长,开展务实合作。这些都是布林肯没有看到的。
第五,新增“协同”,这里是指美国企图通过扩大“朋友圈”,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和安全等方面全面孤立中国、围堵中国。布林肯认识到改变中国是很难的,因此需要转向“重塑”中国战略环境。必须指出,美国孤立中国的任何图谋都不会得逞,中国和平崛起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中国一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改革开放政策不会改变,中国愿意在推动中美及与世界各国平等合作中产生更多“协同效应”,形成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合力。
“那么中美关系是否将进入所谓的全面对抗?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但是也可能避免。”赵穗生告诉记者,因为结果是两股力量博弈的结果。一股力量是把中美关系推向对抗,另一股力量是促进中美之间继续加强合作找到共同利益。我一直是第二股力量里的一员。赵穗生强调,虽然中美经济的互补减少,中美相互依存并没有减少,甚至仍在加强,中美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仍然有共同利益;中美作为世界两大国,在预防犯罪、疾病防治、核武器,环境、贫困人口减少等很多全球问题解决方面具有共同利益、需要合作;中国的敌人不是美国,而是自己内部的问题,美国的敌人也不是中国,而是美国人自己,国内问题是美国问题的根本。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5月31日在基辛格99岁生日研讨会致辞指出,“中美关系不能再恶化下去了,必须做出正确抉择:要端正战略认知,摒弃冷战思维;要巩固政治基础,妥善管控分歧;要跳出竞争逻辑,增进交流合作。”
采访结束的时候,赵穗生引用两句话作为自己观点。一句话是一位美国政治家的睿见:“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一个繁荣昌盛的美国也符合中国的利益。中美两国不可能解决世界所有问题,但是实际上很多问题的解决没有中美两国的合作都不可能得到解决。”另一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中美之间是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虽然自然界中有些事情不可避免,但是,人类社会中没有不可避免的事情(Nothing is inevitable)。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促进合作的力量,避免全面冲突。”赵穗生说。
(王镜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