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系统梳理美国近期24项对华压制政策

此次会议就“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战略评估及应对”为主题进行研讨,并发布《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研究报告。

中国智库系统梳理美国近期24项对华压制政策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5-31 11: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年5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俄人文交流中心与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观察者网共同主办的中美论坛(2022年春季)在线举行。此次会议就“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战略评估及应对”为主题进行研讨,并发布《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俄乌冲突并未延缓美国对华全面竞争之势。近期,美提出对华“综合威慑”,对中国全面战略围堵的步伐在加快。截至5月16日,美国针对中国的压制行动大概有24项,体现在经贸、金融、意识形态、军事科技、地缘政治等领域。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名为“综合威慑”,实则开启“大围剿”之势。

具体来看,报告指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格局可概述为五点:一是加紧构建对华围堵的“印太经贸小圈子”。包括加紧布局“印太经济框架”、组建“半导体联盟”、对特定企业实施针对性制裁、威逼中国切断中俄经贸往来等。

二是多空并举、金融施压中国企业。频繁将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公开威胁冻结中国的海外资产;限制美国公司对中国公司投资等。三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华攻击污蔑。发布诸多中俄“同谋”虚假信息;炒作“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谬论等等。

四是以“切香肠”方式挑动台湾问题。军事方面,对台军售武器更具威力;政治方面,对台立场表述愈加模糊,进一步拱火两岸局势。五是在军事科技领域不断压制中国发展。存在随时对华关闭人工智能基础平台风险;抓紧部署对华的空天一体化信息网络封锁;试图限制中国军事科技领域人才培养等。

报告指出,未来一段时期,中美关系走向将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分别是中美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和中美政治理念的分歧。总体来看,拜登政府将竞争定为中美关系的主轴,对华基本思路、基本战略和强硬姿态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中美全面“摊牌”的概率在上升,中美博弈将呈现高、中、低烈度的三种可能性,分别是高烈度博弈:中美走向全面军事对抗;中烈度博弈:将逐步走向中美全面脱钩;低烈度博弈:中美紧张关系成为常态。

基于此,报告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应对:

一是抓紧制定在经贸、金融领域的反围堵与反制裁的预案,加强数字治理合作。以亚太区域合作应对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加快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落地以及我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相关谈判;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多元化、大范围布局,布局新技术以推动构建智能化的供应链体系;完善与提升可以绕开SWIFT系统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功能,将“数字人民币”融入此系统;防范美国将我国剔除出WTO,将贸易发展重心向亚洲和非洲转移。另外,中美应寻求两国数字治理合作的可能性。积极推动在印太地区开展数字经贸合作、推动数字治理的相关规则制定,由竞争向竞合转变的良性互动。

二是以我为主,要加紧制定金融强国战略与方案。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继续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中国资本自由流动的程度需继续审慎控制,避免形成过大的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加大金融信创的推广实施力度。

三是快能源自主进程,制定能源替代“三步走”战略。短期,制定“节煤稳油增气”战略;中期,推出一系列的相应配套政策,涉及法律、确权以及税收等领域。长期,通过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实现能源生产完全自主可控。

四是主动设置议程,逐渐引领中美舆论战的节奏。全面剖析美国历来的意识形态制裁方式、手段,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保持战略定力;更加重视国际话语权之争,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加强网络、情报能力建设,主动引领中美舆论战的节奏。

五是对外多讲述“台独”危害,严防美国“以台制华”。尽快出台《祖国统一促进法》,提升军费占GDP比例。六是强化军事科技,应尽快建立独立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体系。短期高度关注“技术脱钩”风险较高领域的产业链安全;中期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合作与治理;长期做好两国科技持久战的必要准备,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体系方面。

总之,报告认为,中国应放弃同美国避免战略竞争的幻想,以底线思维努力防范最坏军事战争摊牌可能性的发生,并在适应中美关系紧张新常态的同时主动塑造中美关系,寻求中美合作的可能性,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意识,在关键问题上形成合作共识,推动全球治理尤其是全球数据治理的有效开展。(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