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春梅:俄乌冲突下的世界能源新变局与中国对策

聚焦“危局与新机——俄乌冲突下能源危机与应对之策”主题,中宏论坛第二十四场在线研讨5月25日下午召开。搭建更加广泛的全球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能源治理,以互惠互利代替对抗,不断扩大能源交流合作的“朋友圈”。

景春梅:俄乌冲突下的世界能源新变局与中国对策

来源: 中宏网
2022-05-27 17: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聚焦“危局与新机——俄乌冲突下能源危机与应对之策”主题,中宏论坛第二十四场在线研讨5月25日下午召开。中宏观察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景春梅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以下是景春梅发言:

俄乌冲突是近年来发生的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将对全球能源、矿产、粮食等多个行业及地缘政治产生巨大影响。世界能源格局或将发生诸多变数,这也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重大挑战。作为世界上能源需求最大的国家,中国需要随形势变化而调整能源策略。

一、俄乌冲突下的世界能源新变局

(一)推动国际能源尤其是油气价格持续高涨。作为具有战略属性的特殊商品,油气价格不仅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也与地缘政治局势紧密相关。过去30年10次军事冲突原油价格上涨居多。本次也不例外,布伦特瞬时油价最高直逼140美元。俄乌军事冲突持续或进一步升级,美西方对俄制裁可能进一步扩大,都将继续推高国际油气等能源价格。

(二)重构全球能源供需体系。2021年,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份额分别占全球出口额的11.3%和16.2%。其中,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欧盟进口份额的27%和35%。德国55%的天然气进口、50%的煤炭进口和35%的石油进口都依赖俄罗斯。欧洲国家寻求与俄能源脱钩,将增加中东、北美、非洲、澳大利亚等地资源采购,世界油气资源竞买将更加激烈,今后的能源国际贸易也将与地缘政治因素更多挂钩。欧洲国家被迫寻找大幅减少对俄油气依赖的替代方案,俄罗斯也需要在发展中经济体开拓更大能源消费市场,这都将导致全球能源结构调整。

(三)增大国际能源合作与贸易风险和不确定性。俄乌冲突极有可能导致全球能源体系分裂,分别形成以中印为主的“用俄罗斯能源”和美欧为主的“去俄罗斯能源”两个相对平行的能源体系。特别是在当前美国对我国进行打压和排挤的形势下,中美能源博弈极有可能会愈演激烈。未来与俄罗斯的国际能源合作、贸易等关系或将面临更加复杂的不确定性和金融风险。

(四)迫使欧洲重新拥抱传统能源及核能。随着俄乌冲突升级,国际能源价格飙升,煤电、核电正重回各国政府视野,不少国家谋求以核电复兴换能源独立。德国不得不依靠部分重启退役的燃煤电厂和核电厂来保障能源安全。英国、比利时等国也纷纷表示将调整政策加大核电发展。自欧洲能源危机发生后,整个欧洲的燃煤发电也处于增长之中。2021年欧洲燃煤发电量比2020年增长18%,中断了自2012年以来的下降趋势。2022年1月份欧盟煤炭进口量比上年增长56%以上。

(五)加快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俄乌冲突将导致欧洲疯狂加码新能源,以彻底摆脱对俄罗斯能源过分依赖,德国甚至计划到2035年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这将倒逼全球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从近几年各国加快氢能发展的布局亦可见一斑。

二、中国对策

(一)合理把握中俄能源合作节奏和规模。俄乌冲突下密切中俄能源贸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俄向我国出口意愿增强,中俄能源合作再迎“窗口期”,这对稳定我国能源供应和价格有利;另一方面,会使得中俄能源“绑”得更紧,我参与进口企业可能面临美国“长臂管辖”的制裁风险。因此,要立足总体安全观,把握好中俄能源合作。

(二)加快形成油气进口多元化新格局。着力推动跨境管道天然气扩容增量,进一步深化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天然气合作。加快推进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推动远东线管道开工建设,适时开展中蒙俄天然气管道建设谈判。继续巩固同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等中东国家的油气合作,着力加强与阿根廷等拉美油气资源大国的能源合作。也可考虑利用中美贸易谈判,从美国扩大油气进口。

(三)加快建设我国石油天然气储备体系。充分的战略油气储备对保证能源供给及价格稳定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变幻和油气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要把油气储备体系建设摆到与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国油气战略储备严重不足与滞后,在加快建设国际石油储备三期工程及新增项目、储气库项目的同时,应加快形成政府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和生产经营者库存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储备体系,提高保障能力。

(四)稳步推进能源转型。科学有序、稳妥推进“双碳”工作,避免未立先破,急于求成,导致能源短缺的发生。一方面,发挥好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千方百计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不失时机推动加快新型能源发展。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产能、投资、建设和运维市场,太阳能多晶硅料产能占据全球70%以上,风机产能约占世界近一半,新能源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除风能太阳能之外,我国需加快氢能等新型能源发展,加快新型储能等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促进新能源的上网消纳,真正将产能优势、市场优势转变为转型优势、竞争优势。

(五)加快打造以人民币计价能源交易体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金融体系当中,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主动推进能源及其衍生品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上海原油期货规则制度,加快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人民币”体系,积极构建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天然气交易体系,努力探索建立新能源人民币计价结算体系,不断提高在国际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六)构建能源战略联盟需提上议事日程。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一大能源进口国和最大能源消费国,但在国际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与自身体量不相匹配。在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压和中美“脱钩”愈发明显的形势下,我国可适时主动出击,充分利用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重要地位,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打造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全球能源战略合作联盟。搭建更加广泛的全球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能源治理,以互惠互利代替对抗,不断扩大能源交流合作的“朋友圈”。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