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发布 2025年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基本形成

1600公里的轨道交通,“画”出京津冀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和北京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90%的土地上,平均走500米就能遇到公园绿地;“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力争水资源节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8050万吨标准煤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发布 2025年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基本形成

2022-03-04 11: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来源:北京日报

1600公里的轨道交通,“画”出京津冀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和北京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90%的土地上,平均走500米就能遇到公园绿地;千兆宽带接口占一半,让千年古城愈发“聪明”……

3月3日举行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来现余介绍,《规划》提出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安排5方面20项任务。到2025年,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基本形成。

一、交通

全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1600公里

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1092公里,公交专用道里程超1000公里,城市快速路及主干路里程达到1396公里,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清零……从地上到地下,从高速路到快速路,从地铁到公交,北京城“十三五”时期开通条条大道。

路网、地铁网、铁路网将继续织密。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16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300公里,初步构建京津冀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和北京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1600公里运营里程中,包括600公里市郊铁路和1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市交通委副主任吴世江说。

来现余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将以往“轨道跟着城市走”转变为“城市跟着轨道走”,注重通过轨道交通建设引导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实现轨道引领城市发展。

核心区制定差异化停车政策

目光从地下交通转向地面交通。“北京将全面提升地面公交服务水平,围绕轨道交通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实施区域灵活调度,提高供需匹配程度。”吴世江说。

交通对重点区域发展的支撑保障将进一步强化。本市将在首都功能核心区打造高效便捷的交通出行环境,大力推进微循环建设,制定差异化停车政策,推动绿色便利出行;在城市副中心加快推进平谷线、6号线南延、M101线等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在五个平原新城加强对外公共交通联系,打造各新城与中心城区“半小时轨道交通圈”。

“北京也将从优化出行结构、优化运输结构、优化车辆能源结构三个方面推动北京交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吴世江说,本市将建设连续可达、环境友好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等,提高绿色出行比例,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6.5%。

二、生态

除东西城外各区全建成森林城市

“十四五”时期,全市森林覆盖率45%,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7平方米……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北京将建立更加完善的园林绿化体系,建设蓝绿交织的绿色生态体系:继续加强浅山区造林绿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实施封山育林60万亩、山区造林15万亩;建设50处小微湿地,到2025年,全市湿地保护率提高到70%以上;推进生态廊道互联互通;新建、改造绿色廊道300公里,提升主要公路、河道两侧绿化景观600公里。

分重点区域来看,核心区建设宁静宜居的花园式核心区,建设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50处,与市民共享更多绿色空间;城市副中心建设水城共融、蓝绿交织的生态城市,依托六环路建设六环高线公园等5处公园,建成张家湾公园等13处公园,闭合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平原新城构建绿海环绕的森林新城,实现每个平原新城至少有1处千亩以上城市森林。

“本市将稳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到2025年前,除核心区外各区全部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引领京津冀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周庆生介绍。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

北京将建设南苑湿地森林公园、奥北森林公园等7处第一道绿隔城市公园,实现“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闭合成环,新增温榆河公园、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等10处公园,持续完善“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完成50处以上“全龄友好型”公园绿地改造;构建“一核、两环、五带、十片区”的市级绿道系统,新增城市绿道350公里;建成星级绿道服务驿站44处;在郊野和山区规划建设“一十百千”森林步道体系。

北京发展的底色是绿色。“北京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碳排放稳中有降和推动碳中和为抓手,强化水资源和碳排放总量、强度双控,深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减排降碳,助力绿色北京建设。”来现余说。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力争水资源节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8050万吨标准煤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

三、水务

主城区积水点实现动态清零

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期末,北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10立方米以内,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供水安全保障系数超过1.3,全市供水能力达到1000万立方米/日,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达到40%以上,主城区积水点实现动态清零,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河湖水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这背后是“十四五”建设与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现代水务服务保障体系。

市水务局副局长伊锋介绍,北京将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施藏水于地、蓄水于库;完成骨干堤防达标治理,推进重点防洪工程和重点蓄滞洪区建设,基本建成“通州堰”防洪工程体系;构建“源头消减、管网输送、蓄洪消峰、超标应急”的内涝防治体系,解决“城市看海”问题。

更多的河湖成为“网红打卡地”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继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好第三个治污三年行动方案。

按照“一年启动、两年示范、五年成型、十年保育、多年成景”的规划建设目标,北京将加快温榆河公园等项目建设,形成大尺度城市蓝绿生态空间;同时,将更多的河湖打造成“网红打卡地”,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水生态改善带来的红利,增强幸福感、获得感。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