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都河畔走好新长征 中建一局匠心打造《夜渡于都河》项目工程纪实

在于都河畔走好新长征 中建一局匠心打造《夜渡于都河》项目工程纪实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26 17: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晚霞映红于都河,渡口有一支难忘的歌……”80多年前,8.6万中央红军在于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夜渡于都河,踏上漫漫远征路。

为生动展现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的壮举,以建设国家长征文化主题公园为契机,当地与中建一局匠心打造《夜渡于都河》工程,把长征和长征背后的故事讲述给更多人听。

施工人员挥汗如雨,工程车来回穿梭……秋日的阳光像80多年前一样炙烤着大地,笔者移步《夜渡于都河》项目建设工地,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工地上。”在《夜渡于都河》剧院施工现场,中建一局《夜渡于都河》项目经理郭劲松冒着烈日,对着施工图纸,仔细比划着。

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工地上。今年5月20日,由施工单位中建一局联合业主单位于都县长旅文化演艺有限公司成立了“红飘带”临时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坚强支部,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据安全总监王成才介绍,《夜渡于都河》建设项目占地5.46万平方米,中建一局项目部在国家安全生产标准配备3名安全员的基础上,增加了1名安全员,常态化巡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从源头做起。技术部组织对项目非实体材料管理进行技术策划,明确非实体材料的选型、周转原则、特殊部位模板架料配置、用量及来源、经济对比分析等。目前技术部已编写项目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表,方案共计49个,并严格按照计划编写。截至目前已编制完成技术交底文件22份,技术问题整改单17份,方案复核记录9份。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利的支撑。

“疫情防控,谁都不例外。”说起自己8月初的经历,CI单位现场负责人甘行超记忆犹新。

8月19日晚上,甘行超搭乘从南京到赣州的飞机在赣州抵达机场后,第一时间进行了隔离。“耽误了半个月的工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相反地,要是因为疫情防控的闪失,我们的损失会更大。”安全总监王成才说。

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今年春节期间,为了让来自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内蒙、湖南等地的建设者在于都感受到家的温暖,项目部努力营造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让身在异乡的职工感受到阵阵暖意,体味到幸福的味道,大家“一起看春晚”“一起操办年夜饭”“一起贴春联、挂灯笼”其乐融融,工地上洋溢着别样的过年味道。

《夜渡于都河》项目地理位置偏僻,只有一条破旧县道能到达,而且沿途有学校、村落,路况复杂且交通不便。除此之外,项目没水没电,还有50多万土方待外运进行场地平整及基坑开挖工作。

“不向困难低头,紧握项目进度‘方向盘’。”工程经理刘明辉介绍说,项目班子成员共同探讨及梳理影响场平及基坑开挖工作的影响因素,发现防光缆、高压电线、坟茔、居民住房、驾校、工业厂房、寺庙、祠堂等需紧急解决的征迁事项多达13项,樟树、鱼塘、部分居民住房、农田等次要事项6项。

紧握项目进度“方向盘”,在于都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项目班子成员的不懈努力,制约项目进度的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今年3月份,项目建设全面推开。

商务部经理戎幸回忆说,项目建设所需的盘扣等物料,于都没有,甚至赣州也没有,最近发货地方为400多公里外的南昌,运输成本大大增加。

面对紧张的工期,班子成员出于节约成本的考量,提出从北方调运原材料的建议。

设计总监吴畏介绍说,项目部展开了深度调研工作,通过挖掘社会资源,了解到舞台机械属于非标设备,都需要定制。项目部随即迅速制定考察计划,项目部牵头会同业主、导演组开展了设备厂商考察工作,通过不断询问、比选、研讨,最终决定从南昌购进相关材料。

为确保物料用量足额保证,商务部多番讨论后终于与材料供应商达成一致,采用预存材料的办法,提前告知材料总量,提前备货在供应商仓库,以备专项专用,避免物料供应不及时的问题。

截至目前,《夜渡于都河》剧院台仓部位已经完成张弦梁施工安装,基坑内土方开挖已完成,台仓筏板施工已完成50%。剧院西侧主体已经完成90%,仅差北侧屋面板,即可完成西侧主体封顶工作,计划10月底完成封顶工作,台仓部位封顶计划日期是12月中旬。“虽然成本提高了近50%,却保证了工期,相比之下,还是值得的。”吴畏说。

质量为王 走好项目建设“新长征”

为了达到沉浸式演出的效果,《夜渡于都河》剧院采用高科技机械翻转舞台。舞台下方是深达17米的机械手收纳空间,这意味着将要在不到2000平方米的平面上完成围圈打支护桩后,还要在风化岩层上面开凿17米的深坑。

“这里地形地貌独特,6.5米以下全部是岩石。”项目总工高谦说,随着挖掘的不断深入,使用的破碎锤从120、240、360到600型不断更换,204根平均桩长15米、共3060米的舞台深基坑支护桩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光600型的破碎锤一天的租金就好几千元,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高谦说。

高谦告诉笔者,台仓位置作为整个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在深达17米的基坑内需要设置两道支撑,后期破碎拆除工程量大,造价高还不能提供机械操作空间。

《夜渡于都河》项目商务部从成本考量出发,通过可行性分析,最终决定采用预应力张弦梁支撑的方案,既高效又节能。

“质量面前,一点也不能马虎。”质量总监刘学向笔者说出了一个月前的一件事。8月下旬的一天,晚上10点了,考虑到服务中心四区二层当晚就要浇筑水泥,一向谨慎的他乘着夜色,来到工地上。

在明亮的白炽灯的照射下,刘学的目光在刚刚扎好的板面钢筋上划过,眼睛尖锐的他发现不但保护垫块没有垫好,就连板筋间距也没有控制好,施工人员拿来尺子一量,设计15公分的间距竟然成了17公分。“可别小看了2公分的间距,这可是生命的间距。”他当即要求立马整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临近中午,一位皮肤黝黑的小伙子从笔者身边匆匆而过,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小伙子叫刘继军,是江西上饶人,自从项目进驻于都那天起,他就来到了于都。每天奔走在工程测量一线,原本白白嫩嫩的皮肤被晒得黝黑黝黑的。“测量是项目施工的‘先锋’,我要用勤奋与踏实,为《夜渡于都河》项目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在于都河畔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小伙子还说好久没回家了,等项目验收后,回去看看爸爸妈妈,争取带上老人家来于都河畔走一走看一看。

2021年10月12日晚8点18分,随着项目副经理秦笃振一声令下,鞭炮齐鸣、泵车启动,《夜渡于都河》剧院和长征文化科技体验馆项目首个单体——服务中心全面封顶,这标志着项目建设工程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胜利,为后续施工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封顶,是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项目如期竣工交付开了好头,从去年年底,疫情影响项目部就地过年,到现在第一个单体的全面封顶,是项目全体员工及各参建方团结一致,克服种种困难后,取得的阶段性胜利。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