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助八宝山鲁谷社区旧貌换新颜

“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助八宝山鲁谷社区旧貌换新颜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13 15: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拓宽的人行便道、独具特色的文化小院、整齐的天际线、干干净净的墙体、停放有序的私家车、开窗见绿的口袋花园……走进八宝山街道鲁谷住宅社区,每一处新变化都给居民带来满满的幸福感,使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过上了向往的生活。眼前的景象,让人很难联想到这是一个始建于1995年的典型老旧小区,这里有896户居民,常住人口约2300余人,社区从居民的角度出发,从各个方面建设宜居的品质社区,将社区变得更美好,让居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眼中有景,皆是美好

“我们鲁谷住宅小区近两年变化特别大,现在的改变大家都看在眼里,我们住的特别舒心”住了20余年的李奶奶激动地说道。原来在进入小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个大花坛,花坛占据了人行道路侧的位置,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期间人流量大的时候,许多行人迫不得已被“挤下”人行道,在马路上行走,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社区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为治理思路,多途径广泛征集民意后及时汇总,在街道的大力协调下,“吹哨”区园林局、国家电网、自来水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推进,对原有花坛进行优化改造,拓宽人行便道,并重新铺设平坦,消除了安全隐患,方便百姓日常出行。此外社区还对杂草丛生、常年存在堆物堆料的南院绿地进行全面改造,种植花卉500余株,改造绿地面积1200平方米,社区2000多位居民受益。

由于小区90年代建成,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各种电线线路满天飞,电话线、网线等民用线路没有同步进行改造,裸露在外交织在一起,既杂乱难看又存有安全隐患。社区对存在的飞线情况进行排查摸底,随后联合物业将楼道里的电线进行整理固定,将楼外的电线整齐捆扎在一起,原先的“横七竖八”被改造成了现在的“横平竖直”。

私装地锁也是社区的一大痛点,部分居民独占公共资源,安装地锁,用来停放车辆。哪有痛点就从哪击破,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社区联合物业整合多方资源,开展拆除地锁专项行动。据统计,共拆除地锁240余个,有效地达到了拆除障碍、将公用地还于民的目的,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称赞。

不仅如此,社区还先后完成了69个单元门窗玻璃更换、在南北院加装新的石制休闲桌椅、为7号楼老楼体安装防雨棚、解决雨水倒灌问题、完成5号楼消防通道路面硬化、重新粉刷楼道墙面、为公共休闲健身区域加装护栏等十二件便民工程。

心中有镜,尽显文明

以文明为镜,树社区新风。在进行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提升改造项目后,小区内呈现出一片井然有序、干净整洁的景象,除了“硬件”上的改造,社区还非常注重辖区居民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在居民心底生根发芽。

楼门文化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缩影,是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打造居民精神家园的软实力。社区在征集民意后选取9号楼为“文化小院”,小院重新以中国传统文化水花鸟水墨画为主要风格,同时每层以“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为主题进行粉刷装饰,促进楼院和谐氛围,营造浓郁人文氛围。

不仅如此,社区平时还经常开展“普法大礼包”“情暖重阳,金婚老人拍婚纱照”“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各式精神文化活动,全方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辖区居民文明意识。

社区环境变好了,更需要长久保持,才能住得舒心。辖区志愿者们看在眼里,自发组成“维护联盟”,以每个单元为单位,由“1名楼门长+1名党员”共同巡视查找问题,及时劝导不文明行为。通过“眼中有景,心中有镜”这一理念,鲁谷住宅社区不断提升改造辖区的硬实力和软文化,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