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开局 高质量发展 北京经开区奋力打造产城特色的首都教育新高地

高起点开局 高质量发展 北京经开区奋力打造产城特色的首都教育新高地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9-28 11: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明确“十四五”时期北京经开区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推动全区教育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9月27日上午,北京经开区在新建成的北京二中经开区学校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十四五”时期北京经开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奋力打造产城特色的首都教育新高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一级巡视员黄侃、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王少峰、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繁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梁胜作教育工作报告。

梁胜表示,北京经开区计划从激发教育治理活力、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育生态环境、完善协同发展机制五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布局,预计到2025年,北京经开区将建成与经开区战略定位相适应、同人民对高质量教育期盼相契合的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策源地、创新人才培养聚集地。

会上,北京经开区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各方将有效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充实教育教学、教师培养等专业力量,推动一批好老师、好学校落地北京经开区。黄侃、王少峰为经开区教育理事会揭牌,梁胜为首届教育理事会15名理事颁发聘书。

理事会由中小学知名校长,高校、科研机构专家,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媒体代表共同组成,将在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密切联系教育发展实际,以教育重大政策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紧扣影响经开区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育改革创新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治理模式,为经开区工委、管委会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专业支撑。

王少峰指出,北京经开区坚决贯彻中央教育方针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和发展之要,构建起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到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全覆盖的教育服务体系,在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布局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五年来,北京经开区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北京二中、十一学校、人大附中、建华学校等一批优质名校入区办学,推动经开区教育高起点快起步,快速提升影响力和教学质量。教育投入持续加大,5年来北京经开区学校建设总投入约50亿元,区域教育承载力显著增强。不仅如此,北京经开区还注重加强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坚持实施“强师”计划,不断完善教师梯次发展体系,主动对接教育强区资源,现有特级教师32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84名,名师比在全市处于前列。与此同时,北京经开区还支持布局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输送高技能人才。

2021年,北京经开区的教育事业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王少峰表示,站在教育事业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经开区将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办立德树人的教育,通过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思想武装师生头脑、指导教育实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言入行;二是办优质均衡的教育,在区域上、结构上、资源上形成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共同推动亦庄教育实现高点突破、高位赶超;三是办全面发展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教师全面发展、让学校全面发展,促进家、校、社协同发展,共同搭建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四是办开放合作的教育,北京经开区将统筹利用好各方资源,增强教育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带动力,对内加强合作力度,对外推动国际教育发展;五是办产教融合的教育,北京经开区要围绕产业发展,推动教育、产业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以教育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助力教育提升;六是办先行先试的教育,改革创新是北京经开区的生命线,要通过培养“教育家型”校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名师的培养,统筹各类教育资源配给,加强政策创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

王少峰强调,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办好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开心,让教师舒心,让社会称心的教育,打响“学在亦庄”特色品牌,共同建设好“宜业、宜居、宜学”的幸福新城。

当天,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校长代表、企业代表、合作院校相关负责人还相继发言,畅谈北京经开区教育发展新蓝图。

亦庄控股董事长白文参加会议,北京经开区工委副书记张继红主持会议。全市教育领域知名专家,亦庄新城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校、幼儿园、重点国有企业主要负责同志,以及社区居民和区内企业的代表参加会议。(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