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处理是城市环保建设的一大难题。世界主要大城市厨余垃圾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左右,我国比率为50%-70%之间。北京市每年产生厨余垃圾量不低于495万吨。从餐厨成分分析,居民家庭厨余垃圾以餐前垃圾为主,餐饮业和学校食堂以餐后垃圾为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有机物含量高;二是含水量高达 85%~90%;三是油盐含量高。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计量收费的指导意见》,明确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和餐厅等相关企业在食品加工等活动中产生的厨余垃圾,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建立健全计量收费机制。
厨余垃圾有机物与水的含量很高,里面存在大量细菌,导致厨余垃圾容易发生腐烂降解,发出恶臭,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产生难闻的气味,其中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和产生的病菌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威胁人体健康。
经过近十年的研发,国港通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技术近期取得突破:利用了高效生物菌剂,有效避免了厨余垃圾污染水资源和厌氧技术的二次污染问题,还能通过数字化平台追溯原产地,监测生成环境数据,突出显示了减量化、资源化、数字化的垃圾处理技术路线。近日,北京市朝阳区的部分社区正在进行试点工作,中国环境科学院正在进一步监测评估。
据介绍,使用该技术的机器经过部分家庭和社区试用,各种环境评估已达到较高水平标准,具体表现为: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均优越于厌氧发酵、好氧堆肥、饲料化的技术路线;有机质、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含量均达到国际标准要求;总砷、总汞、总铅、总镉、总铬的含量均超过国际生态标准;剩余高效肥料中的粪大肠菌群、蛔虫卵死亡率均超过标准要求;废气氨浓度、硫化氯、臭气的浓度均小于规定标准。
另外,该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的数据处理的规范与优化、科学的作业考核及大数据的建模分析决策机制,将为厨余垃圾处理决策提供决策,提高厨余垃圾处理决策的效率。
北京将打造从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全流程作业,对厨余垃圾实施有效管理,同时积极探讨碳汇积分兑换现代商业模式,整合环保数据,监测污染排放。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