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香:“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力中埃合作迈上新台阶

李华香:“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力中埃合作迈上新台阶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3-11 08: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大陆东部,处于“非洲之角”的中心。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北和苏丹交界,北接厄立特里亚,南和肯尼亚接壤。非盟总部以及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等多个国际组织设立于埃塞俄比亚,被称为“非洲政治中心”。作为东非门户,埃塞俄比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也是我国在非洲选择的第一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先行先试国家。

埃塞俄比亚因其战略位置重要,是大国必争之地。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改善,埃塞俄比亚现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尽管受疫情冲击,2020年经济增长率依旧高达8.3%,IMF统计,埃塞俄比亚已超越肯尼亚成为东非第一大经济体,对全球企业的吸引力增大。2020年12月,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与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会面时表示欧盟计划打造与非洲的新关系。今年2月,美国政府投资部门(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首席执行官亚当·博勒(Adam Boehler)表示,美国准备在埃塞俄比亚增加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在逆全球化盛行、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加强中埃、中非合作既是我国践行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也将在一定程度缓冲美欧联合对我造成的战略挤压。

中国投资为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带来利好。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0年报告,2019年中国仍然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在这个东非国家新批准的外国项目中贡献了约60%。埃塞俄比亚总统呼吁两国将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最高水平。埃塞俄比亚经济学家格塔丘替·阿勒木(Getachew T. Alemu) 对中国对埃塞俄比亚的投资大加赞赏,表示因为资金短缺,埃塞俄比亚基础设施的需求曾处于大量积压的状态,是中国投资帮助埃塞俄比亚发展了基础设施发展了经济。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力中埃合作迈上新台阶。“双循环”发展格局顺应全球化发展的规律和世界经济开放新趋势,加快推动世界经济摆脱“长期停滞”。随着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实施“十四五”规划,中埃合作必将释放更大的发展动能和活力。近日,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研究人员撰文《2021年中非关系将走向何方?》,指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推动中非关系进一步发展。文章认为,目前非洲国家出口仅占中国进口总额的4%,在“双循环”格局下,非洲国家将从中国多样化的进口趋势以及新格局带来的潜在消费市场中获益。并指出非洲国家可以重点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大与中国投资者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重点领域合作,帮助本土企业成长,扩大非洲对华出口。而埃塞俄比亚政府推出“十年发展计划”,该计划着眼于数字经济、信息通讯技术、人力资源、旅游业等新兴产业以及航空业,中埃合作领域将更为广泛。

推动发挥重点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埃塞俄比亚工业基础薄弱,且没有油气工业,每年消耗的400万吨成品油以及其他相关化工产品全部依赖进口。2013年我国保利协鑫天然气集团与埃塞俄比亚政府签署“埃塞油气项目”,该项目所在地欧加登盆地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预计可达5万亿立方米,原油地质资源可达40亿吨以上,属于大型优质油气项目,得到了两国政府和我国多家金融机构的支持。保利协鑫油气项目将我国先进的油气作业技术、标准,以及管理制度和人才引进埃塞俄比亚,推动了当地油气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经过近5年努力,2018年6月28日,保利协鑫在欧加登盆地为埃塞俄比亚产出第一桶原油,成为埃塞油气发展史的里程碑。这一项目将成为埃塞俄比亚最大创汇项目,不仅补了埃塞俄比亚化工产业的短板,而且将发展油气产品深加工产业,延长油气产品链,在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出口原油和油气产品,并通过油气产业带动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对埃塞俄比亚和周边的带动辐射作用不可小觑。此外,保利协鑫在埃塞俄比亚坚持ESG投资理念(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形成的责任投资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截止目前,已投资300多万美元用于当地社区建设;利用先进的遥感成像等技术,节省勘探时间和工程量、减少环境污染,实现零污染、零排放、零外泄;加强企业治理,解决当地就业约2000人,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和支持。同时,该项目为清洁能源重大项目,将使埃塞成为天然气出口国,为我国建设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稳定气源,有助于我国能源结构升级和实现清洁气源多元化以及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安排,这也是发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和推动作用的重要体现。

(作者李华香博士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研究员)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