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新一轮疏整促实施意见发布,涉及十方面25项任务

北京发布新一轮疏整促实施意见发布,涉及十方面25项任务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2-05 20: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5日,“十四五”时期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召开。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素芳介绍,北京市制定《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涉及十方面25项任务。

其中提及,北京今年初步安排3995户棚改签约任务,计划安排老年餐桌1000个;未来五年,北京核心区要围绕降低“四个密度”,全面推进重点景区门票预约制,强化“日租房”和“网约房”的管理。

四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专项行动成为推进首都减量提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城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百姓获得感显著增强。调查显示,96.8%的受访者对疏整促工作表示满意。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首都发展总体部署,巩固拓展专项行动成效,本市制定了《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

2017年以来,累计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819家、治理散乱污企业7179家、疏解提升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632个,全市一般制造业企业、区域性市场集中疏解退出任务基本完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疏解和布局优化天坛医院实现整体搬迁、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扩建工程完工投用,有效辐射带动城南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友谊医院等7个市属医院在核心区外建设新院区;北京城市学院整体搬迁、一址办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5所市属高校新校区加快建设,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3万名学生入住新校区。城市副中心建设扎实推进,第一批市级机关35个部门入驻办公,二期工程加快建设,带动适宜功能和产业向副中心转移。

2018年以来通过拆除违法建设累计腾退土地1.69万公顷,综合整治“开墙打洞”、占道经营、群租房、无证无照经营、直管公房转租转借等行为,累计治理问题点位19万个,大部分任务进入“发现一处、治理一处”的动态清零治理阶段。

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核心区2336条街巷环境整治,全市范围内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全面启动实施,推动街巷整治向街区更新转变。

北京市利用拆违腾退土地实施“留白增绿”6921.6公顷,建成投用口袋公园、微型绿地约460处,温榆河公园等大尺度绿地成为城市新地标。建设提升基本便民网点5133个,完成棚户区改造11.1万户,以需定项实施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82个。

实施雍和宫大街、磁器口大街周边慢行空间改造提升等30余个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试点。注重区域治理成片连线,推动专项任务区域集成,重点区域整体治理效果突出。

2017年以来,围绕“两轴”“三金海”、广渠路、亮马河等地区开展45个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提升,推动老城复兴,什刹海西海湿地6000米邻水步道全面贯通,崇雍大街重现“京韵、大市”的古都风貌,前门三里河、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等一批网红打卡地亮相,提升了城市品质和活力。

“十四五”时期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巩固拓展第一轮疏整促工作成效,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强化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任务集成、集束发力,坚持聚焦难题、政策创新,坚持量化细化、突出实效,对专项任务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明确了十方面25项任务。

任务安排突出了四个特点:

一是突出提升导向,强化以提促疏、以提促治。疏解整治是手段,提升是目标,新一轮专项行动更加强化了提升首都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的目标导向。

如:在疏解任务中,强调推动精准疏解、高效升级,推进一般性产业疏解提质,利用腾退空间和土地补齐关键产业链条,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巩固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疏解治理成效,推动大红门等集中疏解区域转型发展;落实物流专项规划,在国家空港物流枢纽、平谷马坊等地规划建设物流基地、冷链仓储设施,基本形成安全稳定、便捷高效的城市物流、仓储、配送体系。

在治理任务中,强化全过程治理理念,推动拆违向治违转变,开展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保持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建立拆违土地利用台账,加快推动腾退土地的利用,及时复绿复垦、补齐公共服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强棚户区改造在途项目收尾和居民回迁安置,改善市民居住条件,2021年初步安排3995户棚改签约任务,推动宝华里等23个历史遗留项目全面开工。

二是突出民生优先,着力增强市民获得感。新一轮专项任务安排,把主动治理与接诉即办相结合,聚焦百姓身边事儿,努力提升“七有五性”保障水平,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尺。比如在实现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在城市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吃饭不便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发展老年餐桌,2021年计划安排老年餐桌1000个;在留白增绿、扩大绿色生态空间的同时,针对体育健身场所不足的问题,适量配建体育健身设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营造宜游空间,推进棋盘路网林荫化改造,增加绿荫覆盖,2021年拟建设20条左右的林荫路;打造全新滨水空间,比如西南二环水系周边人口密集,将通过增设下河梯道和台阶等措施,连通滨河步道,增补市民休憩空间。

提升宜居水平,针对商品住宅小区配建的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管理等设施应建未建、应交未交、交而不用的问题,系统开展专项整治,确保依规依标配建、移交和投运等,2021年拟推进24个项目。

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市域内均衡布局,未来五年,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将建成投用,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等一批综合医疗设施建成投用,推动佑安医院、安定医院新院区建设,调整中心城区老院区功能,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质量。

三是突出难题破解,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一方面继续巩固街面秩序,坚持“防反弹控新生”,推动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开墙打洞”、地下空间违规住人、群租房治理等问题纳入长效化、常态化管理,做好接诉即办;

另一方面,聚焦历史遗留和发展薄弱问题,系统推进、重点攻坚。本轮专项行动新纳入了重点项目征拆收尾、桥下空间治理、施工围挡和临时建筑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就是要表里兼顾,将城市治理不断推向深入,以改革思维破解深层次矛盾。再比如持续推动治理类街乡镇、职住功能偏差大区域的系统治理提升工作,紧盯群众反映的物业管理、老旧小区改造、村居治理等突出问题,加大政策创新,软硬并重,增强基层治理能力。

四是突出分区施策,建设功能优化的高品质城市。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以中心城区为重点、核心区为重中之重,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将全面整体推进与分区施策并重,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未来五年,核心区要围绕降低“四个密度”,细化制定疏解任务清单,全面推进重点景区门票预约制,推进景区限量预约、分时游览、优化游客流向,加强住宿业治理、提升住宿业品质,强化“日租房”和“网约房”的管理,推进传统商圈、商场转型升级,加强建筑规模管控,继续推动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腾退和共生院改造,继续实施电力、路灯等架空线入地、治理城市“蜘蛛网”;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要加强城市修补、强化品质提升;要增强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改善生态涵养区人居环境水平。加强重点区域品质提升,围绕“两轴”、中央政务和重大活动保障开展综合治理,提升铁路沿线、城市主干路、重点廊道环境质量,加强跨区交界地区治理提升,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