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版块、百场活动,线上线下联动、聚焦“文学的力量” 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在京盛装启幕

六大版块、百场活动,线上线下联动、聚焦“文学的力量” 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在京盛装启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0-15 09: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14日,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启动暨第二届“十月签约作家”发布活动在十月文学院本部(佑圣寺)隆重举行。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晶明,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中宣部副秘书长、出版局局长郭义强等有关领导,十月顾问委员会代表施战军,范小青、范稳、陈彦、东西、徐则臣、弋舟、张楚、付秀莹、石一枫等知名作家齐聚一堂,共迎首都文坛盛事。启动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主持。

“北京十月文学月”创办于2016年,每年10月举办,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市文联共同主办,以文学界和出版界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市性文学主题活动,已发展成为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重要文学活动品牌,首都文艺事业发展的崭新标志。“北京十月文学月”自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逐步创新完善、发展壮大,形成良好社会文化效应。在促进文学创作生产方面,展示推广了北京文学优秀发展成果,为北京吸引汇聚了优秀创作资源,推动了北京文学事业创新发展;在发挥社会文化效应方面,面向公众普及推广文学,营造了“文韵书香”的浓郁首都文化氛围。每届文学月活动汇聚海内外文学名家近百位,公众直接参与人数超过60万,以其特有的平台效应为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聚焦“文学的力量”主题,引领新时代首都文学事业发展方向

启动活动上,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康伟代表文学月组委会,首先介绍了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集中呈现的五大亮点:“一是聚焦时代主题,提升城市文学气质。面对疫情常态化的新挑战,围绕“文学的力量”活动主题,集中推出一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阅读活动和文化服务,借助文学的温度与力量,为首都市民提供丰厚的精神文化食粮。二是创新活动模式,开展线上线下联动。以“主会场+分会场”联动机制,发挥首都文化辐射力和引领作用,促进城际文学与文化交流合作。三是坚持守正创新,构筑品牌强力支撑。为吸引名家力作扎根、落地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启动第二届“十月签约作家”发布活动,创新文学作品生成机制,激励作家创作更多精品力作。四是彰显首都胸怀,推动文学“走出去”。探索国际文学的交流与合作,着力打造跨国度合作融合机制,特别策划“十月国际文学城市对话·北京对话伦敦”等国际文学交流活动,突破疫情阻隔,以文学连结世界。五是深耕跨界融合,促进业态互惠共赢。推动文学与艺术、影视、旅游、非遗等领域的跨界交流合作,发挥文学母体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引领催化作用,促进“文学+”关联业态融合发展,使文学月活动产生“破圈”效应”。

中宣部副秘书长、出版局局长郭义强代表中宣部对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启动表示热烈祝贺,对北京市委宣传部多年来对文学创作,特别是现实题材作品出版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北京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围绕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紧紧扭住提高质量这一生命线,着力打造出精品。进一步树立为人民书写,为时代而歌的主人翁意识,聚焦2021建党100周年、2022冬奥会等重大主题,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代表中国作家协会、铁凝主席,向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启动表示由衷的祝贺。他表示,“北京十月文学月”为广大作家、评论家、编辑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大家在这里探讨创作的经验、收获,分析文学创作及文学出版的走向、趋势,密集开展各种既具有专业水准又吸引广大读者广泛参与的文学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学氛围,每年十月的北京都会成为全国文学界关注的焦点。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是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果、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举行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历史时刻举行的。本届文学月以“文学的力量”为主题,为文学事业迈向高峰鼓劲,为优秀文学作品助力,相信文学月系列活动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在讲话中表示,北京市抓规划、重扶持、搭平台、聚人才,加强统筹力度,汇聚作家资源,深耕文学沃土,率先成立十月文学院,搭建“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平台,以“十月”为核心凝聚一批作家、出版家、评论家,以“十月”为品牌,推出一批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秀作品,以“十月”为标识,标注北京乃至全国原创文学的高地。文学月从2016年创办至今累计400多位文学名家参与交流活动,汇集大众300万人次,丰富了首都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首都文学的新名片。他还强调,一是坚持用心用情用功,奋力书写伟大新时代。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首都文艺工作者要坚守初心使命,聚焦现实题材,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二是坚持精心精品精准,努力筑就创作新高峰。精心规划就是要提前布局,加强谋划,对标对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做好未来十到十五年的整体创作统筹。精品标准就是要创作生产的文学作品精益求精、精打细磨,打造出更多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佳作。精准扶持就是要继续加强对作家作品、版权等全流程的扶持推动。坚持北京题材、北京作家、北京出版社三位一体精准定制出版。三是坚持聚圈扩圈跨圈,充分激发城市新活力。要利用好资源积聚优势,催生叠加效应。进一步聚圈,整合北京文学资源,让更多优秀作家、优秀作品扎根北京、落地北京,成为北京文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扩圈,利用好北京高校文学联盟,青年创意写作营,十月文学城市合作计划,外国翻译家驻留计划等合作交流平台,加强文学资源的交流对接,不断丰富拓展北京文学创作推广渠道。进一步跨圈,不断将文学创作与阅读、书展、数字出版活动深度融合,推动文学与音乐、戏曲、影视、游戏等文艺门类的多项转化、统筹联动,为创作生产更多文艺精品提供源头活水。

第二届“十月签约作家”正式发布,推动北京文学创新发展

为进一步激发文学创造活力,凝聚优秀作家作品资源,服务于文学精品生产,北京出版集团继续深入落实推进“十月签约作家”机制,在现场启动了第二届“十月签约作家”发布活动,以期实现“出版前移,融入创作”,创新文学作品生成机制。在与会领导、现场嘉宾共同见证下,范小青、范稳、陈彦、东西、弋舟、张楚、付秀莹、石一枫八位实力作家受聘为第二届“十月签约作家”。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作为签约作家代表发言,她表示非常荣幸接受“十月签约作家”聘书。她说:“早在1992年10月,我作为青年作者,就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密切接触。在北京召开了我的长篇小说《老岸》作品研讨会,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今天,在这个美好的十月,我在北京又相遇了‘北京十月文学月’,这是一份美好的约定,更是一份郑重的约定,我们将携手努力,共同打造出不辜负人民、不辜负时代的精品力作”。

线上线下联动,六大板块、百场活动、全城热潮

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从10月14日开始,持续至10月31日,紧扣“文学的力量”主题,共分为核心活动、国际交流、大众活动、“文学+”、少儿文学、网络文学六大板块、百场活动。读者可以通过北京日报App,中国作家网获取最新活动信息、观看活动直播,活动还将在微信、微博、抖音、Bilibili等平台与广大文学爱好者互动,形成全市文学热潮,充分展现北京文学的发展成果与繁荣局面。

作为主要承办单位之一,北京出版集团以“十月”文学品牌为基础,汇聚北京与全国优质文学资源,精心策划打造了包括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启动、暨第二届“十月签约作家”发布活动、第五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十月国际文学城市对话·北京对话伦敦”、“文学作品的影视转化:文学与影视跨界对话”暨“十月文学院影视创作中心”揭牌活动、“对话十月签约作家:新现实主义与文学形式创新”、“十月青年论坛第12期”、“文学+非遗”主题活动等在内的25场重点活动,全力保障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的专业活动质量与品牌形象。

文学月期间,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亚运村图书大厦等各大书城、实体书店将集中推出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主题书展、“主旋律图书展示展销”“文化精品图书展”等活动;三联韬奋书店、中信书店、雨枫书店、建投书店、雍和书庭、南锣书店等书店将开展阅读分享会、作家和读者见面会、新书发布会等活动。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通州区、顺义区、房山区、怀柔区、昌平区等区县单位,以作家大讲堂、文学公开课、读者沙龙、诗歌诵读、文学作品评比等多种形式开展文学互动活动。形成“全市参与、一核多面、线上线下联动”的活动格局,在十月金秋营造书香浓郁的城市文化氛围。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