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籍战士赴京捐献造血干细胞 与时间赛跑救助白血病患者

安徽籍战士赴京捐献造血干细胞 与时间赛跑救助白血病患者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2-22 15: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看着自己的鲜血在血细胞分离机中循环转动,范宝强说,自己仿佛在参加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战斗”,让他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生命之重。

12月20日,躺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随着采集袋中收集的造血干细胞容量不断增多,空后某直属保障大队战士范宝强与身边的医生愉快地交谈着。“这些造血干细胞很快就能输给患者吧?”“这一袋够不够啊?”“希望需要的人能尽快好起来!”……

“就像一次时间比较长的献血,不需要打麻药,没有什么疼痛,”当记者问范宝强感觉如何时,他一脸云淡风轻。

“唯一有反应的环节就是注射动员剂这几天,”范宝强告诉记者,他16日入院后,每天都会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以增加从骨髓腔中释放到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会出现轻微的肌肉酸痛等症状,但很快就消失了,并不会对健康造成伤害。”范宝强说,“这些症状带来的不适,比起救治一个患者、挽救一个家庭而言是不值一提的。”

范宝强的领导杜瞻旭一直陪在一旁,双眼顺着血液体外循环的方向转着圈儿。“宝强担心家人看到这场景会心疼,没敢让他们过来。”杜瞻旭告诉记者,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范宝强跟家里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我跟家里故意把捐献时间说成了出院之后的时间,就是担心家人背着我从安徽大老远赶过来。”范宝强告诉记者,2015年8月,在一次义务献血时,他了解到我国白血病患者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现状时,出于身为军人的责任感,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最初并没有和家人说过,感觉可能没那么幸运会遇到那个需要自己拯救的人。”范宝强坦言,今年7月,当接到电话得知其与一白血病患者初配型相合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无比激动,然而家人听后却表示反对。“我妈担心捐完会有什么后遗症,或者对身体造成不好影响。”为了说服家人,他不仅自己查阅相关常识,还请医生为家人普及。经过努力,家人最终还是跟范宝强站到了一起。

“这不只是血液的‘输出与输入’,更是一项拯救生命的事业。”采集结束后,范宝强有力的话语彰显着军人的品质,也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图片说明:12月20日上午,范宝强在京捐献造血干细胞。 摄影:杜瞻旭、孙明辉、郑成栋

在临床上,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希望之光”。配型成功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前提,在患者亲属里,兄弟姐妹完全配型成功的概率约为25%,与父母相合的概率也仅为50%,非亲缘配型成功率就更低了,这就需要增加志愿者群体基数来增加配型成功率,让更多在病痛中挣扎的患者看到生的希望。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个挽救生命的善举,也是一项汇聚大爱的事业。(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