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增进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

丰台区增进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8-23 15: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丰台区结合区域实际,把抓民生、抓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强区之本、发展之基,大力推进教育、医疗、生态环境建设,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发展短板正在逐步补齐,一系列便民空间和文化体育设施得到织补提升,地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更便利、基层治理更精细。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向“城市痼疾”精准发力

作为传统的城乡结合部地区,丰台区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为此,丰台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中心城区定位新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十八大以来,丰台区全面完善大型交通枢纽、大型居住区、轨道交通线路周边道路体系建设。城市路网不断优化,推动了通久路一期等20条道路工程建设,完成共计50公里的自行车道及人行步道改造。加快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截至2019年8月,丰台区已通车的城市轨道共10条线路,共设置站点32个,总长度为47.14公里,相比2012年站点数增长53%,里程数增长62%。据了解,目前,轨道交通新机场线已全线贯通,并于6月正式启动试运行,预计9月份与大兴国际机场同步投入使用。不仅如此,丰台火车站工程也在加速实施中,丰台区正在积极谋划“站城融合”,全力保障配套道路建设。

同时,向“城市痼疾”精准发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丰台区围绕永定河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建成化腐朽为神奇的园博园、进行北宫国家森林公园全面提升工程,打造了“北京西岸”生态奇迹。大气治理方面,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丰台区细颗粒物平均浓度46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降低51.5%。另外,丰台区持续开展环境提升工程,完成了方庄等10个区域的环境提升工作,积极推进“街巷长制”,整治背街小巷279条。目前,通过留白增绿、平原造林等工程的实施,丰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7%,建成嘉囿城市休闲公园等一批群众家门口的公园,努力实现“让老百姓能够步行500米就进公园”的目标。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更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丰台区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闻风而动、接诉即办”的要求,建立服务群众响应机制。在区级层面,成立“接诉即办”督导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总督导,21位区级领导分别督导一个街道乡镇,指导和帮助基层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组建工作专班,聚焦物业管理、市场秩序、停车管理、施工管理等高频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过程中,丰台区把物业管理、垃圾分类作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两个重要抓手。物业管理方面,丰台区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推动在业委会、物业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并纳入社区治理体系,集中解决物业服务、停车管理、小区安保、物业收费、业委会组建、新老物业更替、老旧小区失管等问题。同时,积极推行垃圾分类,目前渗沥液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一批垃圾楼、中转站等设施正在进行增补和改造。在推动群众身边急事难事得到有效解决的过程中,“掌上四合院”“院儿长制”“跨区边界治理”等一系列基层治理的良好经验做法也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良好格局。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让百姓“学有所教”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丰台区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布局更加科学,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为了打破教育不均衡局面,丰台区通过科学规划和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实施“内升外引”策略,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十三五”期间,丰台区教育投入超过87.5亿元,年均增长23.79%,完成北京十二中钱学森学校、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和丰台二中等3个重大新建改扩建项目,接收小区配套教育设施14个,新增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11000个。全区新增教育占地面积合计56.43万平方米,教育设施建筑面积54.21万平方米,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2.5倍。

其中,丰台区创新“集团+集群”发展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内在生成,形成了教育治理体系改革经验。目前,丰台区组建了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丰台二中、丰台一小、丰台五小、丰台一幼、丰台职业成人教育集团等17个教育集团,建立方庄、东高地、南站、卢沟桥、丰台镇、科技园区、长辛店和云岗等八大教育集群,成立“教育集团集群发展委员(理事)会”,设立“集群教师发展中心”。通过集团化办学机制,在优质教育资源缺少的地区,由区内名校进行托管、合作、整合办学。以北京十二中为例,学校从2015年起先后接收和举办了5个校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4000余名学生和500多名教职工,跨越幼-小-初-高多个学段,一校七址,进一步引导优质资源定向扩张,提高优质资源覆盖面。

同时,丰台区突出特色传统文化教育品牌,打造“戏曲教育”“航天科普教育”金名片。依托丰台“梨园之乡”特色,推出《丰台区戏曲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力争2021年实现建成三十所戏曲特色校、打造一百个戏曲社团、培育万名小戏迷小票友、覆盖十万中小学生等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发挥丰台区航天科技教育资源优势,把“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打造成全市知名的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成为我国第一颗由中学生参与研制的科普卫星。

目前,丰台区正在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引进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十一学校、北大附小等一大批优质教育资源,在右安门、丽泽金融商务区、大红门、青龙湖等地区重点打造规模学校,满足地区高端发展需求。结合中轴线及其延长线建设,将传统文化、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与教育设施统筹考虑,建设中小学生校外体验基地、课外培训基地及素质教育基地,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创新建立“智慧家医”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让百姓“病有所医”

上午的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忙碌而有序,患者们陆续到来,其中有不少居民是通过“智慧家医”手机系统预约了就诊时间。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国首家挂牌成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方庄地区9万居民医疗服务工作。2010年,作为北京市首批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单位,该中心开始探索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而其中得到广泛运用的“智慧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管理平台”,正是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应用于居民健康服务中,将家庭医生升级为“智慧家医”,真正实现了“以健康为中心”的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在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可以看到居民健康自助查询平台,患者本人和得到授权的儿女,无论在哪,都可通过互联网查询其健康情况,通过手机APP,患者在手机上便可查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性病随访规划,通过系统健康数据的分析、反馈及时接收重要临床提示、预警,实现与家庭医生的实时交流。

2017年开始,丰台区开始将“智慧家医”模式推广至全区,全面总结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融合区域内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色举措,形成了“智慧家医”丰台经验,2018年11月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出台《丰台区“智慧家医”实施方案》,通过“签约服务工程、信息化工程、健康共同体工程”这三项创新工程和“家庭医生服务收付费机制、激励机制、人才保障机制”这三项突破机制,促使家庭医生团队更好地为签约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可及的医疗、康复、居家护理等协同一体化的健康管理。

作为丰台区首创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智慧家医”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智慧健康照护的家庭医生协同一体化服务。其核心为“一固定、三协同、五智慧”。即社区家庭医生团队与辖区常住居民自愿签订协议后,围绕居民个人及家庭健康需求组织健康管理,以人工智能、电子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为支撑,为签约居民提供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及照护的服务模式。具有“专属、智能、协同、互动”的特点。个性化服务包的制定,构建“朋友式”医患关系,一对一管理、优先就诊、精准转诊等服务的落实,固定的医患关系,保障了服务的连续性,个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明确了“签”与“不签”差异性,做实做细家医签约服务,提升家医签约吸引力及居民就医体验,贯通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专线。

截至目前,已在全区23个社区卫生服务服务中心全面落实,组建家医团队450个,88名二、三级医院专家纳入家医团队,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2019年1-7月,全区共计签约居民43.58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28.71万人,身边家医APP端签约9.19万人;共计为签约居民提供服务299.47万人次,在线回复患者咨询2.81万次,进行健康知识推送1万余条,受众236万余人次。

“智慧家医”体系的成功探索实践是丰台区不断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一个缩影。目前,丰台区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示范区和1个国家级试验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地区医疗服务体系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顺利落地,天坛医院新院区落户丰台并投入使用,口腔医院完成选址,丰台医院提质改建项目正式启动。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正在积极稳妥推进,建立14家医联体,医联体合作关系达到106个,基层诊疗量增长49%,分级诊疗成效初显,卫生健康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进展。

全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居家养老新模式,让百姓“老有所养”

近年来,丰台区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任务,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推出“喘息服务”“连心通”等养老服务模式,让群众生活更加便捷、有保障。

丰台区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全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同时,统筹整合区域内国有企业服务网点、街道社区所属设施、疏解腾退的闲置房屋等资源,推进新建小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移交,多方式扩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供给,并优先支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今年以来,重点推进了应建未建空白区域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开工建设3个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并投入运营1个,同时,开工建设15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并实现10个驿站投入运营,并对已建成并运营的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辐射开展了助餐、助洁、家庭养老护理、陪同就医、代办服务项目等多项养老服务。截至目前,丰台区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7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61家。

同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深化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丰台区重点推进实施空巢独居老年人养老服务的“连心通”工作,及拓展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者的“喘息服务”。“连心通”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潜力,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有需求的空巢独居老年人精准提供党建服务、生活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医疗服务和防走失定位、紧急救助等多种服务,目前,丰台区已签约老年人75974人,累计开展各类服务65886人次。同时,整合调度区域内养老机构、护理机构、养老服务企业等社会各方资源,采取养老机构短期托养照护和居家上门照料方式,为符合条件的老人开展“喘息服务”,缓解居家照护者压力,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照护服务。截至目前,已有517名老人与指定机构已经签约了喘息服务协议,提供“喘息服务”约3500人次。

另外,丰台区还开展了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老年人权益风险体检,“互联网+老年文化”等多种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让百姓“住有所居”

棚户区改造工作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

目前,丰台区有21个棚改项目启动了搬迁工作,完成改造搬迁约3万户,投资约550亿元,拆除约256万平方米,完成搬迁总户数全市第一,连续5年超额完成全市棚改搬迁任务。工作过程中,丰台区在南苑、长辛店和东铁营棚户区改造项目上,创新提出“先建房,建好房,后搬迁”的工作思路,优先在轨道交通沿线和站点周边、市政基础配套设施齐全的区域进行选址,集中统筹建设棚改安置房,实行安置房源选择多元化,有效解决了回迁周转不便的问题。同时,通过“先供先摊”“跨项目、跨区域”等方式实现项目统筹平衡,先后试点了南苑乡分钟寺-时村东罗园、卢沟桥乡岳各庄-靛厂、小井-大瓦窑、京周路沿线-郑常庄-张仪村等一批棚户区改造项目,从根本上一揽子解决了资金平衡及历史遗留等改造难题。在南苑地区、长辛店老镇等棚改项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直接财政补贴的方式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造工作,努力实现老百姓的安居梦。

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丰台区建立区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协调机制,高效协调推进关键手续办理和地上搬迁工作。2011年至今,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95879套,673万平方米;竣工交用各类保障性住房95447套,720万平方米。连续7年按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责任书要求超额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其中,2016年保障房建设总量全市第一;2017年、2018年,保障房竣工完成率全市第一。

织补提升便民空间不断增强群众生活便利度

丰台是美丽的、创新的,也是富饶的,尤以花和蔬菜最为著名,从花乡、菜户营等地名就可见一斑。因为区内有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多个服务保障首都市民生活的市场,丰台蔬菜、果品批发总量分别占到全市的70%和80%,人们亲切地称丰台是京城的“菜篮子”“果盘子”。近几年,丰台区以品质生活为目标,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自2016年开展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以来,丰台区新增及规范便民服务网点529个,每年以新建及规范100-150个网点的速度增加。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便民商业网点4446个,包括蔬菜零售、便利店(超市)、早餐、美容美发、末端配送、洗染、家政、维修等业态,千人网点数2个,千人网点面积404平方米。其中,8项基本便民服务功能社区覆盖率达100%,每个社区平均拥有13.8个便民商业网点。

在丰台区花乡草桥,镇国寺北街率先建成为中心城区首个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示范街区西起京开高速,东至草桥东路,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000米,范围1.5平方公里,覆盖草桥欣园等6个居民小区,居住人口3万人。该街区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生活便利化。周边居民足不出街区,即可享受到多业态、全方位、零距离的“一街式”便民服务。二是业态丰富化。形成了“8+N”全业态体系,8项基本便民服务功能全覆盖,品质提升型便民服务业态优化布局。三是商家品牌化。街区共有商家160家,均证照齐备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其中连锁经营商家占64%以上。四是管理规范化。商家按照生活性服务业的行业标准规范运营,制定街区商户经营公约和街区公共管理秩序标准。五是服务精细化。街区百余商家上线“智慧草桥”APP,提供线上订单、线下配送的“一站到家”服务,让周边百姓生活更舒心。六是环境特色化。充分发挥草桥村花卉特色优势,建设花园式街区,在街区平面设计、临街楼房立面设计、商家门头设计中融入鲜花绿植元素,建成花园式高品质街区。

同时,重点推进“菜篮子”工程。目前,丰台区政府已连续出资4000余万元,支持社区菜市场升级改造、便民菜店新建。依托新发地等6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从批发市场到蔬菜零售终端食品安全监测工作日趋细化,初步形成了以规范化社区菜市场为主体,连锁化便民菜店为支撑,蔬菜直销车为补充,便利店超市为搭载、电商销售等新生业态为新动力的蔬菜零售多元化发展体系,2019年底,还将实现“五分钟便民蔬菜零售网络体系”100%覆盖。

另外,丰台区高效利用疏解整治腾退空间,统筹谋划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便利化生活需求。2018年,丰台区通过“留白增绿”建成群众家门口的公园30余个,2019年将再建公园40个。在方庄地区探索公益化利用疏解整治后的地下空间资源,打造了365生活管家、“美家美库”智能存储仓库、乒乓球活动中心等便民设施和文体活动中心,极大地惠及了地区居民。尤其是芳群园四区1号楼地下空间被改造为面积480平方米、拥有20间活动室的方庄民间艺术馆,设立剪纸室、绢花制作室等工作室,已成为居民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去处,迎来2万余人次参观学习。

作为首都高品质生活服务供给的重要保障区,丰台区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瞄准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着力增强有效供给质量和效益,推动新发地、岳各庄等农副产品市场进行内涵式升级,创出丰台品牌,不断提高服务保障首都的能力水平。同时,合理布局商业设施,积极发展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方便市民生活。到2020年,丰台区将完成生活性服务业网点补充建设目标,网点连锁化率达到50%左右,持续保持便民商业服务功能社区全覆盖,形成配套完善、布局均衡、具有较高品质的街区商业生态系统。

丰台区“智慧家医”体系基本情况

“智慧家医”贯通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专线

“智慧家医”是丰台区首创的一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是以人为中心、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智慧健康照护的家庭医生协同一体化服务。其核心为“一固定、三协同、五智慧”。即社区家庭医生团队与辖区常住居民自愿签订协议后,围绕居民个人及家庭健康需求组织健康管理,以人工智能、电子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为支撑,为签约居民提供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及照护的服务模式。具有“专属、智能、协同、互动”的特点。个性化服务包的制定,构建“朋友式”医患关系,一对一管理、优先就诊、精准转诊等服务的落实,固定的医患关系,保障了服务的连续性,个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明确了“签”与“不签”差异性,做实做细家医签约服务,提升家医签约吸引力及居民就医体验,贯通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专线。

2006年,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丰台区因地制宜,在社区卫生改革中首创 “分片、分级、分类和24小时电话帮护”的“片儿医”团队服务模式。得到北京市领导高度肯定,在全市进行了推广。

2010年在 “片儿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探索建立医生和签约居民之间相对固定的服务关系,为签约居民提供连续性、协调性、综合性、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2013年,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全科医学规范化诊疗流程进行了再造与升华,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和预约就诊服务,从流程上进一步促使医生与签约患者建立相对固定的服务关系。

2017-2018年,丰台区在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智慧家医”模式推广至全区,全面总结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融合区域内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色举措,形成了“智慧家医”丰台经验,2018年11月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出台《丰台区“智慧家医”实施方案》,通过“签约服务工程、信息化工程、健康共同体工程”这三项创新工程和“家庭医生服务收付费机制、激励机制、人才保障机制”这三项突破机制,促使家庭医生团队更好地为签约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可及的医疗、康复、居家护理等协同一体化的健康管理。

截至目前,已在全区23个社区卫生服务服务中心全面落实,截至目前组建家医团队450个,88名二、三级医院专家纳入家医团队,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

2019年1-7月,全区共计签约居民43.58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28.71万人,身边家医APP端签约9.19万人;共计为签约居民提供服务299.47万人次,在线回复患者咨询2.81万次,进行健康知识推送1万余条,受众236万余人次。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智慧家医”助力分级诊疗为社区居民健康管理赋能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国首家挂牌成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辖区9万居民医疗服务工作。2010年作为北京市首批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单位,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应用于居民健康服务,在提高服务规范性、效率和能力的同时,将家庭医生升级为“智慧家医”,整合医疗及社区资源,为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

国内建设国际标准,智慧创新显民生

目前中心签约居民3.38万人,签约率37.6%,重点人群签约率90%。已率先实现签约居民75%首诊在社区。一是居民“以脚投票”,患者下沉显著。2018年门诊量已达44.8万人次,人均门诊量已达三级医院水平。二是规范化慢病管理,控制率比肩发达国家,慢病规范管理17807人,201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率分别为78.5%和67.99%,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经医保后台统计,每年节约医保资金约1000万。三是模式应用成果丰硕。2014年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发布第33期简报对中心发展模式、学科建设及取得的成绩做了总结并在全国推广。2017年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调研报告认为,中心实现了辖区居民就医“接得住、留得下、管得好”。2018年4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文件,将该模式在全市推广。推广中心智慧家庭医生协同模式成为北京市深改办、市委宣传部组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市改革成果重点宣传内容之一。2018年原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10部门开展“创新创业·惠民生”需求解决方案征集活动中,中心申报的《智慧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管理方案》获得一等奖。中心连续两年承担国家卫健委“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标准化试点项目,撰写并发布了《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承担国家标准委国家第四批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并参与“十三五”规划教材及国家疾病指南的编写。

优化协同资源整合,赋能家医显成效

以连续性健康照护为核心,强化医患固定落实“守门人”职责。中心借鉴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全科医学服务理念,建立“医患固定”的新型医疗服务关系,签约居民和家庭医生团队之间形成相对固定、连续的服务关系,有利于家庭医生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便于在服务过程中将预防和治疗有机结合,使社区居民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健康顾问”。一是定向分诊、预约就诊。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签约定向分诊,引导居民接受固定的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实施精细化健康管理。二是诊前服务。社区护士指导患者使用院内健康小屋自测设备,完成健康信息采集,数据联通医生工作站,提升诊疗服务效率。三是诊疗服务。系统将患者分配给自己的签约医生,完成诊疗。四是诊后随访。利用信息化手段,根据签约居民病情和预警监测情况实施随访。

以健康维护为中心,统筹资源助力健康管理。在“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统筹院内外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一是为居民提供精细化健康管理。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医护绑定”服务团队,负责800-1000名签约居民连续性健康管理。二是全科专科结合维护居民健康。与市、区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平台,实现了医疗信息共享、远程预约就诊和双向转诊及住院后回访服务;将北京市“114”预约挂号平台植入医生工作站,为疑难病、危重病患者建立绿色通道,实现家庭医生主导下的精准转诊。三是深化医社协同、医养结合,构建共建共享健康社区服务体系。中心已培养家庭保健员二千八百人,协助开展居民健康照护服务。与辖区养老院、日间照料机构签订协议,以巡诊方式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支持。作为丰台区养老服务“连心通”工程试点之一,为社区空巢老人佩戴电子定位和呼叫腕表,形成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居委会人员等共同参与的服务团队,对辖区内签约的高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年提供上门服务三千余次,形成多方位立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四是深化医教协同,努力打造集医、教、研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学院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多家高校,建立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和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工作等工作,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

以赋能家医为目标,提质增效健康服务。将互联网手段应用于居民健康服务过程中,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服务效率和同质化水平的基础上,提高百姓健康服务获得感。一是智慧诊疗,提升服务规范性。将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嵌入医生工作站,根据症状描述,针对疑似危重情况提示医生重点问诊和查体以利于早期识别诊断;对于疑似常见疾病,提供鉴别诊断建议和健康教育内容,便于为患者提供健教指导。二是智慧档案,提升医患互动。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网格化定位(具体到户),辅助开展社区健康干预、居家养老、精准急救服务等;将我国慢性病管理相关指南嵌入系统,建立智能化慢病管理平台,通过系统监测预警提示及时关注重点患者,提升慢性病管理的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建立“居民健康自助查询”平台,居民可获得自身健康状况、诊疗记录、检验检查结果、健康指标控制趋势等信息,实时查看医生的健康管理建议。三是智慧APP将服务延伸到家庭。建立“身边家医”服务平台,居民在手机APP上即可查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性病随访规划、反馈及时接收重要临床提示、预警和家庭医生建议等,与医生实时交流。四是智慧上门,为患者提供药品配送一体化服务;对于需连续观察的签约患者,可在中心借用远程自测设备,数据实时传输到居民健康档案,为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建立智慧家庭医生签约回访服务平台,深化家庭医生服务内涵。五是智慧绩效,加强信息化绩效管理,实时监测统计家庭医生服务的工作数量和管控服务质量,实现多劳多得、按质取酬。

十八大以来,丰台区卫生健康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践行十八大提出的“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十九大“健康中国战略”,立足丰台实际,努力开拓奋进、敢于攻坚克难,一些大事、新事取得重要进展和新突破。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视察基层艾滋病防控工作和社区卫生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十八大以来,丰台区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示范区和1个国家级试验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新区域医疗服务体系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顺利落地,天坛医院新院区落户丰台并投入使用,口腔医院完成选址,丰台医院提质改建项目正式启动,“智慧家医”丰台品牌在全市及我区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组建了450个“智慧家医”团队,为38余万名群众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建立14家医联体,医联体合作关系达到106个,基层诊疗量增长49%,分级诊疗成效初显。(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