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集善助残公益论坛在京举行

第二届集善助残公益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15 14: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月13日,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第二届集善助残公益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融合·创新·共享——探索助残公益生态新动能”为主题,围绕新时代下科技赋能、多方协同推进助残公益生态融合创新展开讨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赵素京,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出席论坛活动并致辞。来自行业专家、社会组织负责人、爱心企业及媒体代表等200余人参会。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赵素京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以残疾人为扶助对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已经形成包括启明、助听、助行、助学、助困、无障碍和文化助残等七大行动在内的“集善工程”品牌,并发起互联网+助残服务“联善计划”行动,持续助力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她表示,今年举办的第二届集善助残公益论坛,以“融合·创新·共享—— 探索助残公益生态新动能”作为主题,通过融合打破壁垒,让政策、技术、资源在协同中迸发新活力;通过创新突破瓶颈,让科技赋能和服务模式的成果转化为残疾人触手可及的幸福;通过共享凝聚共识,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残疾人兄弟姐妹,最终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残疾人主体多元协同的助残公益可持续发展生态,助力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完善。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表示,助残公益需要牢牢把握平等、共享的价值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推动跨界合作,创新供给服务,不断拓展助残公益服务空间。

论坛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委托南开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朱健刚发布了《从提供服务到生态建设——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报告聚焦助残公益从单一服务向系统性生态建设升级这一时代命题,全面分析了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状况,总结了当前我国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典型特征,并指出在新时代,助残社会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还将面临多元化的资源筹集格局等多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以“融合善知识 升华善经济 共享善生活”为题系统阐释了助残公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联动关系,指出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代表的助残社会组织正在被社会赋予新的使命;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则指出,科技赋能助残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未来需要通过助残公益生态的构建,让科技真正成为残障者融入社会的桥梁,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活动现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布了“集善助残公益生态共建行动”倡议,并启动“集善助残公益生态共建行动”。

论坛上,还举办了三场圆桌对话,聚焦“科技赋能,创享助残新生态”“数字赋能,助力助残公益新生态”“多元探索,共享助残公益新生态”,系统性地回应了助残公益生态建设中的技术应用、模式创新与协同机制等关键命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向长期以来支持残疾人福利事业发展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颁发了证书,对于他们在助残领域的贡献表达诚挚的谢意。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