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学员与“双拥+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的亲密接触

外军学员与“双拥+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的亲密接触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1-30 09: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的基层治理是什么样的?什么是党建引领?”“中国是如何进行乡村振兴的?”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防务学院的外军学员好奇地向宣讲员提出种种疑问。

来自巴基斯坦、柬埔寨等40多个国家的外军学员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防务学院进行学习,他们近日来到了北京昌平城南街道和十三陵镇,开启一项名为“双拥+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研学活动。“双拥示范街”展阅体验、“石洞仙踪”文化挖掘......外军学员们用国际化视角记录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

感受城市更新与双拥共建的双向奔赴

在城南街道的“双拥示范街”上,平坦整洁的路面铺至视野尽头,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整齐停放,道路两侧的灯箱、道旗、展板展示着昌平双拥历史文化、典型人物事迹,街面上店铺招牌色彩统一又极具个性化,拥军商户悬挂的“昌平商企惠军行动”签约单位牌匾和拥军承诺引人注目……经过改造提升的“双拥示范街”焕然一新。

街道上,涵盖9个类别的51家商铺面对中国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推出优惠折扣和优质服务,形成的良好模式已推广至整个昌平地区20个行业的516家商企中,促成了基层治理、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我能不能也使用我的军官证呢?”一位外军军官学员的话语道出了大家心中对于中国双拥工作的认可,如何将所见所闻应用于自己国家发展建设中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新课题。

体验“燕平八景”向军人军属“微度假”打卡地的转变

“双拥又是如何与乡村振兴相联系的?”带着这个问题,参加研学的外军军官们来到了十三陵镇仙人洞村。“仙人洞村成村于明代,历史悠久,明‘燕平八景’之一‘石洞仙踪’即为此处,我们村因地制宜打造‘仙人花巷’工程,绘制总面积约550平方米的‘孝悌’文化墙,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仙人洞村村书记张立英向大家介绍着。

近年来,仙人洞村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素食文化”和“精品民宿”,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增收。在推出独具特色的民俗“素食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村委会组织素食宴及书屋等村落特色IP面向中国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待服务,将地方特色转化为拥军举措,促进双拥、农产品消费、文化旅游融合升级,形成吃、住、游一体的“微度假”打卡地。

震撼于40万中国军民铸就十三陵水库的建设奇迹

在村史馆,村民自发组织了欢迎仪式,欢快的锣鼓敲起来,参加研学的外军学员围绕一圈,场面煞是热闹。在语言不通时,淳朴的笑容、纯粹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通的。在村史记录中,大家看到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40万中国军民铸就十三陵水库建设奇迹的点滴故事。

在这支劳动大军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是施工的骨干和主力,230万立方土石肩挑人抬,长627米、高29米的水库大坝经过160个昼夜便修建完成。“在这里看到的、听到的让我深受鼓舞,军民之间不分彼此,在同一片土地上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一起奋斗,我会把这里的故事带回我的国家。”

外军学员们通过这次的研学活动窥见了“双拥+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在昌平这片热土上的深度融合,大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这太有意义了!在国家发展建设和国防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期待着还能到昌平的其他地方看一看。”(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