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财政政策应如何加力提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李戎接受本网专访时强调,新一届政府宏观政策面临严重外部不确定性环境,财政政策可从四方面加力提效。在支出结构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把更多支出从基建投资转向民生投资,这是非常正确的。

2023财政政策应如何加力提效?

来源: 中宏网
2023-03-15 15: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4日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新一届国务院开始全面履职。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李戎接受本网专访时强调,新一届政府宏观政策面临严重外部不确定性环境,财政政策可从四方面加力提效。

以下是李戎访谈:

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深入观察。

第一,既然主因是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我们能否降低不确定性。这一点很难,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可以完全控制的。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引导预期来对冲预防性动机。比如,可以适度创造财富效应,而财富效应一般是由资产价格上升带来的。那么,在房地产市场以稳为主的基调下,是否可以从股票市场入手,比如通过调节印花税等手段,尝试创造一些财富效应对冲预防性动机的提升,这是可能的一个政策选项。

第二,在支出结构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把更多支出从基建投资转向民生投资,这是非常正确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放弃基建投资,可以和产业政策相结合,提升新能源以及智能驾驶方面的基建领域。

第三,可以考虑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直接转移支付。传统来讲,财政支出扩张不太愿意把钱直接发给低收入人群。同样一块钱,如果政府直接花掉,至少可以创造一块钱的需求,而如果给居民,可能由于储蓄动机,实际的需求不足一块钱,但是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学者的最新结果表明,如果直接、持续性增加转移支付,对居民收入的乘数可能会大于2。一方面,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大,尽管不超过1;另一方面,可预期的持续增加的转移支付,有助于提振耐用品消费,在短期内会急速增加乘数效应。

第四,可以适当地把财政政策的执行主体由地方政府转为中央政府。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比较突出,会制约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虽然地方竞争有助于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建设、以邻为壑的现象,这会导致地方财政政策产生负向溢出效应。从整体上看,负向溢出效应会拉低财政乘数。经济稳定的政府职能更多的应该是中央政府的事权,这一点也体现在政府预算报告中。今年中央安排的赤字有所增加,并且把中央发行的国债更多加强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以中央为主导的财政政策。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