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北臧村镇另辟蹊径 开启“接诉”新篇章

大兴区北臧村镇另辟蹊径 开启“接诉”新篇章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7-05 11: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图注:北臧村镇产业民俗

“您的一分诉求,我将百分努力,换您十分满意。”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承载了大兴区北臧村镇数万件“接诉即办”案件的经验和对群众最真挚的承诺。以群众诉求为哨声源,从闻声而动到无声有为,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群众中的执政基础和幸福根基,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北臧村镇坚持“以民为本”,以“接诉即办”为抓手,开启了“12345”更高级别的打开方式,用行动回应了群众信任。

有效吸附基层矛盾 做好“枫桥经验”的北京实践

“基层群众为什么爱上访?从文化层面来说,是根深蒂固的‘信权不信法’的思想在作祟。同时也反映了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没有很好地吸附和解决基层矛盾。而‘12345’的出现就给了我们能够有效吸附基层矛盾的利器,能够让我们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民心凝聚在基层。”在北臧村镇党委书记尚建刚看来,基层治理是人民群众感知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而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因此发挥好“接诉即办”的主抓手作用尤其重要。

自2017年11月起,北臧村镇皮各庄村的董某以“申请宅基地”为诉求,用“凭什么不能”“为什么没有”“什么时候才行”三连问不断施压镇信访办、规划科等职能科室,并先后68次拨打了12345热线,基层矛盾非常突出。

现在的宅基地并不是简单的承担住房保障功能,更多的是固定资产的代表,是拆迁补偿的可能,是农民利益敏感区。记者了解到,为解决这一个性问题、共性难题,北臧村镇党委牵头成立案件专班,多次召集主管“接诉即办”、信访、规划部门会商研判,从细节入手、系统推进,灵活运用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找准发力方向,致力于“开荒”破解宅基地申请“实验田”,寻找“经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后,宅基地可在农村组织内部成员之间转让”的法律支撑,成功破题。同时,镇领导多次走访董某家中,关心她生活上的其他困难,并引荐董某与北京尚缘恒生饮食文化有限公司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搭上北臧村镇高精尖项目落地带动精品产业民宿发展的富民车,不仅为董某解决了“住房子”难题,还解决了“钱袋子”问题。

图注:北臧村镇常态化举办“接诉即办”案件办理情况研究会

为了将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将民心凝聚在基层,树立起“枫桥经验”的北京实践,北臧村镇坚持“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深化改革、强化服务理念的过程”,为此紧抓“12个坚持”,通过案件角色扮演、下访的方式深入服务群众,不断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通过打造一支真正“说百姓话、想百姓事、干百姓活”的办件队伍,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

法治+德治 双向互动养“新民”

“您看什么时候方便,我上家去一趟。”简单又直接,这是北臧村镇解决群众诉求的“法宝”。

日前,梨园村张某一家反映自家耕地旁大树遮阴使农作物照不到阳光。自古以来,农民的基础便是土地,为解决村民烦心事,村两委“吹哨”镇林业职能科室合力行动,镇党委书记亲自带队来到田间,却发现田间作物寥寥无几,树荫对农作物的遮挡几乎毫无影响。经深入了解后,原来是张某认为大树影响了自家耕地收入,要求政府给予每亩地2000元的补偿金。

“‘全面接诉’不意味着没有法治底线。政府工作人员在处理‘接诉即办’案件中,要坚守底线思维,要在法治框架内破题,不能为了迎合群众,逾越法律红线、触碰法律底线。不能因为‘12345’成绩提高了,民心却散了。”据尚建刚介绍,最终,在符合林业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剪去了遮挡阳光的树枝,刨去了可能吸取庄稼营养的部分树根,在底线面前做到了“一步不让”。

在“接诉即办”工作中,北臧村镇坚守底线思维,坚持将法律知识运用到日常业务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处置工单当作用法的桥梁、把解决诉求当作用法的平台,推动法律应用于实践,树立了法治的权威。同时,发挥“12345”的教化作用,创新建立“本土干部接单制度”、乡贤调解小组,建设“德专队伍”,发挥好“本地人”引领作用,把群众诉求作为服务群众的传话筒,把握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凝聚了民心民智民力。从而实现了以法治国、以德治国两者并驾齐驱的现代化法治新进程。

举一反三 坚持多元导向 诉求也能变成经济增长点

疫情防控期间,北臧村镇接到了一件特别的群众诉求,一位外地养蜂人想进村做核酸,但由于村庄疫情防控政策的限制,非本地人无法进入村庄,便拨打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

北臧村镇“接诉即办”工作人员了解到情况后,立刻给予了当事人回电。“这位外地的养蜂人了解到北臧村镇一直倡导绿色经济,打造零碳示范镇,适合养蜂,便驱车来到北臧村放蜂。”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诉求人就近做核酸,工作人员便每天带领诉求人到核酸检测点做核酸。考虑到养蜂既会加速区域生物多样性,也契合北臧村镇绿色发展理念,符合零碳示范镇的产业需求,同时关切异乡人漂泊生活,镇党委政府亲自出面,与诉求人商议,将其引入到零碳文化项目范围,为其划分养殖区域,规范管理制度。为反哺区域接纳,养蜂人承诺在每年重阳节、春节等节日免费为村庄老人及困难户提供蜂蜜。一个“接诉即办”的诉求,实现了双向感动。

图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零碳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到北臧村镇调研“零碳示范镇”

“不能把市民的诉求与区域发展对立起来,相反一个诉求可能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机遇,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与‘接诉即办’结合起来,寻找有机的结合点。”尚建刚表示。

据了解,北臧村镇在“接诉即办”工作实践中,还建立了“记账不算账”的考评机制,设立了“黑、白名单”,坚持以“真问题”为工作导向,将“接诉即办”和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创新发展等重点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制度化、常态化处理群众诉求。“只有我们不断呼应好市民多层次、个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才能不断提高基层治理工作效能,持续推动基层治理的专业化、现代化。”尚建刚表示。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