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楼房“外挂”新电梯 枣园居民体验“五星”

老旧楼房“外挂”新电梯 枣园居民体验“五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2-04 15: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北京大兴区枣园小区的居民发现15号楼1单元多了一个新设备——一座老旧的多层楼房的楼身上,“外挂”了几个玻璃幕墙的电梯井。原来这是近日投入使用的新电梯,居民使用体验“五星”。

走进15号楼新装的电梯,里边设置了可刷卡的电子门禁,外边连廊窗明几净,新装的防盗门位列连廊左右。每层电梯两侧都搭配了两个入户长廊,保证了电梯和楼道可同时使用,不占用消防通道。

电梯连廊延伸进户内的部分,相当于给居民增加了10平方米可自主使用的连廊,形成加大版的“阳台”。阳光下,居民琳达正在新阳台上给绿植浇水,原来略显拥挤的阳台如今可以放下好几盆绿植和一只沙发,没事在阳台上坐着晒晒太阳是琳达的新爱好。

“只要拿上一张电梯卡,就能顺利坐上电梯。”在电梯门口,一位居民举着绿色的小卡片,刚贴近电梯,门就开了,识别速度快。据了解,居民手中的电梯卡和单元楼门口的门禁还可通用。

“费用高不高”是居民关注的一个重点,根据施工方介绍,居民按楼层实施阶梯式交费,居民只需要缴纳电费和维护费。“交费也乐意”,这是居民普遍的心声。

“邻里见面机会多了,熟络了。”琳达还发现了电梯带来的“化学反应”。55岁居民王秀格的孙子蹦蹦喜欢骑自行车,换做以前,王秀格每次都要搬着自行车走楼梯下楼,年纪大了,难免腰酸背疼。而如今,带孙子骑车只需要走一小段平路,按几下按钮就可以实现。

方便快捷的下楼方式,让更多邻居聚在了楼下。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以前下楼需要一级一级台阶往下挪,前天他特意乘坐了一次新电梯,直言“省事不少”。

楼门长李立群一直关注电梯加装工作进展,主动协助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居民群中解释相关政策、做邻居工作、解答居民疑惑。

电梯的顺利安装,少不了志愿者付强的忙前忙后。早在2017年,他就开始做“功课”。他通过网上查询、报纸阅读等多种方式,研究各项国家政策及各级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为电梯加装工作可以获得的政策性支持寻求答案。“加装电梯的成本费用及电梯地下井道建设费用都有补助。”所有政策都查清,安装电梯成了付强扎根三年的心愿。

研究政策的同时,付强腿上也没停。听说丰台区莲花池小区对电梯加装工作满意度较高,他就去实地“取经”。2017年付强的足迹遍布大兴、丰台、海淀、朝阳等多区的老旧小区。学习的经验为本楼加装电梯提供了参考。

去年,枣园社区针对加装电梯问题征集民意,并在同意率较高的15号楼1、2单元试装。但一个楼门电梯的加装需要该楼门所有住户的同意,社工与志愿者付强、刘海岩、李和平等人“组队”,一起走层串户,争取居民知晓。

去年11月,为争取47号楼居民的同意,付强坐上电梯承接方人员的车,叫上楼里两名居民代表远赴山东和刘大爷沟通。一来一回间,终于获得刘大爷的支持,但他们到家已是凌晨。如今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枣园小区的新电梯进展不小。15号楼1、2单元均已进入加装电梯施工、调试阶段,16号楼1单元、47号楼1单元也都争取到了居民100%的同意率。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