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手牵手 爱心共筑和平街

垃圾分类手牵手 爱心共筑和平街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9-16 16: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15日上午,由北京朝阳区和平街街道胜古庄社区红色爱心连锁服务超市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组成的入户小组,带着“爱心敲门”垃圾分类文明礼包,走进“五老”人员的家里,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为老人安放垃圾桶,引导“五老”人员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敲门行动 入户送垃圾分类文明礼包

活动当天,胜古庄社区四户“五老”人员家都响起了敲门声,一个个社区工作者、红色爱心超市志愿者走到“五老”人员家里,为他们送去垃圾分类文明礼包,分发宣传资料,耐心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拉近与“五老”人员之间的距离,助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2017年,以和平街地区特殊群体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特困老人、残疾老人、老模范“五老人员”为服务对象,以5大类30项日常需求为服务内容,打造了红色爱心连锁服务超市。此次“五老”人员爱心敲门行动,结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入户宣传引导为载体,动员红色爱心连锁服务超市志愿者走进“五老”人员家中,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协助他们进行垃圾分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他们提供精准帮扶,让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旧衣物变坐垫

15日,胜古庄社区在社区活动室还开展了“爱心旧物换新颜 暖心坐垫学文明”活动,“五老”人员和居民代表共20余人参加。

首先,社区工作人员为大家分发坐垫棉芯。随后,老师讲解如何制作坐垫,居民拿着自己准备好的剪刀和废旧T恤,按照老师讲解的步骤一步步地裁剪,看着自己手中的坐垫样式,渐渐地有了雏形,心里乐开了花。

通过此次利用废旧衣物,制作手工作品——旧衣坐垫,增强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感受到了“变废为宝”的新风尚。

看桶盯桶守桶 提高垃圾分类正确率

近日,胜古庄社区由原来的46个桶站,经撤桶并站后,现有23个桶站,实现了垃圾分类精准投放、定时收集。自8月初北京市开展守桶、盯桶行动后,胜古庄社区坚持“四知三会一坚守”的原则,以物业公司人员与支部党员作为守桶人员的基础,发动小区物管会成员、楼门长共同参与。同时,借助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的优势,增添了垃圾分类值守新力量。

四知三会一坚守原则分别指的是知道四色垃圾桶对应收取的四种垃圾类型、知道垃圾桶身正确标识样式、知道垃圾分类分拣、清运标准、知道各类垃圾清运负责主体单位;会指导居民日常垃圾分类投放、会示范分拣各类垃圾、会宣导垃圾分类的政策及重要性;坚持贯彻和执行早7:00-9:00,晚6:00-8:00的守桶计划。

北京市天岳恒物业前门分公司项目部专门聘请保洁,每天在胜古庄社区胜古北里小区值守8个小时,保证随时都有专业人员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胜古馨园小区设有二次分拣站,保证厨余垃圾纯净度。胜古家园小区采用加班补贴的形式,保证早7点至9点,晚6点至8点垃圾桶站附近有物业人员值守,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接下来,社区工作者将对所管辖小区进行巡查和值守。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 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每次将可回收物投放到智能垃圾桶内,积分就增多了,累积一定时间后,就可以兑换洗衣液、油、卫生纸或其他生活用品。”今年1月初,胜古庄社区胜古北里小区北京市天岳恒物业前门分公司项目部在小区安装了一个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安置在了小区北侧,还协调了一名垃圾分类引导员指导居民使用该设备。智能垃圾回收机不仅提高了垃圾回收流通效率,还以“积分奖励”的方式,提升了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热情,也大大提高了分类的准确性,是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项新举措。

旧物循环使用 推动垃圾源头减量

垃圾可变宝,分类更环保。近日,胜古家园小区路边出现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闲置的废旧轮胎穿上了鲜艳明丽的“新衣”。在小区金银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的努力下,闲置的废旧轮胎经过改造、清洗、喷涂,变废为宝,让原本丢弃在角落的轮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让小区马路更具文艺范,让垃圾分类工作更加时尚多彩!

据了解,经过大家不懈努力,一个个废旧轮胎穿上“新衣”,重新出现在小区道路两边,或栽上鲜花,成为了一个个富有创意的“花池”;或是傲然挺立,成为了绿植盆栽的“新家”;又或摆放在地面上,既环保美观,又能增加安全系数,受到了小区居民的欢迎,一点小巧思就让身边的废旧物品有机会变为生活中的艺术品。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