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第五次对接会召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1-26 14:17:42

近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第五次对接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对接会梳理了项目五年来的实施经验,解读教育部相关政策,发布和讲解项目指南。参会嘉宾和代表围绕产学研协同育人、新工科建设、校企合作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本次对接会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企业的约1500名代表参会,参会高校近400所、企业300多家。对接会由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中关村智酷、高等教育出版社、慧科集团承办,中教全媒体协办。大会由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教授主持。

十二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长马德秀在致辞中表示,我和各位一样,始终关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践证明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不可或缺的途径。马德秀指出,我们期待积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力量,从技术构思、产品开发、到商业应用,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公共创新合作平台,汇集创新信息,交流创新思想,提出创新理念,研究推动成果转化的新思念,探索针对产业界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建立专业,推进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实现产教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画好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的最大同心圆,真正把创新活动变成产业活动,把创新成果变成产业成果,把创新贡献,变成产业贡献。

教育部高教司二级巡视员、理工处处长吴爱华发表主题为“加快新工科建设 激发产业变革活力”的讲话,他传达了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两个历史性重要会议的精神,解读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主动应对未来战略竞争以及高等教育变革对于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迫切需求,介绍了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建设的理念、模式和政策,指出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做好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和引领者,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以高等教育创新引领大国崛起。

中关村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宣鸿在会上作了“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的主题演讲。他介绍了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践和具体案例,并表示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汇聚创新资源、服务创新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平台,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未来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

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顾佩华以“一流本科工程教育及其实现路径的探讨”为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陈钟以“产学合作推动新工科大数据人才培养”为题,芬兰罗阿约应用科技大学副校长Kyösti Väkeväinen以“芬兰校企合作体系建设经验分享”为题,慧科集团总裁王浩以“企业创新训练营 产教融合共育新工科人才”为题分别在会上作了主题演讲。

23日下午的会议由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顾佩华主持,中关村智酷总经理赵强、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高级经理何向魁、旷视科技总裁付英波、腾讯教育行业总经理龚振、霍尼韦尔Tridium亚太区总裁刘永泽、戴尔大中华区首席技术专家张涛分别作了演讲。此外,来自高校和企业的嘉宾还围绕“产学协同推进教育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两个主题在圆桌论坛上进行了交流和对话。

24日上午,对接会围绕信息、通信、电子、机械、化工、汽车、建筑、财经、金融、管理等领域设立分会场,各企业将对其项目建设目标、成果要求、参与条件、申报途径等进行详细介绍,并分享其对人才的最新需求。与此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将同期举行。

24日下午,对接会将组织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群交流研讨,来自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嘉宾围绕新工科理论研究、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培训、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模式、基地建设等进行项目群交流研讨。

此外,对接会还将在24日下午组织实地考察中关村协同创新成果,参会代表可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体验和学习自主创新的最新成果。

2018年上半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共有952所高校与288家企业合作立项7377项,企业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约42.79亿元。下半年,共有365家企业发布项目1.4万项,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32.5亿元,全年累计支持75.2亿元。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实现了快速发展,打造了多主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态。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解决好教材建设、教师素质、体系融合、基地建设等问题,打造培养造就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的重要抓手。(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