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地球”小笠原群岛科考探秘探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1-06 13:45:21

近日,由守望地球野外科研志愿者机构举办的“东方的加拉帕戈斯在召唤–小笠原群岛海洋生态科考探秘”活动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圆满落下帷幕。

中国著名鸟类专家、《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作者何芬奇教授,就守望地球“小笠原群岛海洋生态科考探秘”和全场嘉宾及观众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交流与探讨。

何教授曾于1998年应日本环境厅国立环境研究所之邀访问小笠原群岛,就海洋生态保护这一专业科研领域开展国际调研及合作。他也成为了自二战以来,美日两国在小笠原群岛展开连番激战之后,登上该岛的第一位中国人。交流访问结束后,何教授以“文希”为笔名,在《大自然》报1998年第4期上,发表了《走访小笠原群岛》科普文章。

小笠原群岛位于东京以南约 1000 公里,是亚热带气候的太平洋群岛,由父岛列岛、母岛列岛、硫磺岛等 30 余个岛屿组成。该岛由海底火山隆起而成,没有与大陆相连的部分,在人类到达前,一些小型动植物经海洋漂浮、风力或鸟类携带来到岛上。漫长的岁月中,它们静悄悄地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域,经过适应辐射演变出独立进化而来的多种多样的物种,形成岛上独特的生态系统,被誉为“东方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这也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2011 年 6 月 24 日把小笠原群岛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原因。

时隔20年后,何教授于2018年7月再度重返小笠原群岛,以守望地球“小笠原群岛海洋生态”野外科研志愿者项目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带领守望地球青少年野外科研志愿者科考队员,以严谨、专业的野外科研方法,对岛上独有的濒危物种如小笠原果蝠、小笠原鸽、小笠原白眼鸟、发光蘑菇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与评估。

守望地球野外科研志愿者青少年代表认真听取了何教授演讲,并以青少年独特的思维和视角,现场分享了亲身参与守望地球“小笠原群岛海洋生态科考探秘”以及“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监测”野外科研项目的志愿者经历。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监测项目是守望地球与秘鲁亚马孙生态保护协会长期在亚马孙河上游的秘鲁帕卡亚 · 萨米里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的野外科研合作。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约占全球氧气总量的三分之一,素来享有“地球之肺”的美称。雨林所在地的微小气候变化都将引起全球气候的重大变化,面对全球变暖的严峻局面,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除了在这些遥远、神奇的科考所在地亲身投入野外科研工作外,守望地球也为优秀的青少年学子,在重要的全球会议上,提供一展才华的国际平台。 2名守望地球青少年代表也在现场分享了他们今年10月21日-27日在迪拜参加湿地公约第 13 次缔约方国际大会的亲身经历。该缔约方大会全球参会代表总计1900 人,中国代表团共派出了80多人,包括应邀出席本次全球性环保盛会的 6 名守望地球代表,其中 4 名青少年代表由守望地球选送,与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代表现场交流参与湿地生态监测和保护的野外科研志愿者科考行动和体验,展示中国当代青少年对全球生态保护及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注和担当。

作为中国第一家国际野外科研志愿者机构,守望地球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华环保基金会等组织同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中国的成员单位。守望地球旨在动员公众,包括世界的未来 - 青少年,以野外科研志愿者的身份,以直接参与的方式,支持我们在世界各地开展的、可持续未来所必需的野外科研项目。

自2012年以来,秉持“公众参与科研”的机构理念,守望地球共为国内外16个具备全球环境意义的野外科研项目持续提供资金支持,并输送了超过3,500人次的野外科研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超过210,000小时。这些野外科研志愿者协助全球知名科学家进行一线野外数据调研和采集,以便为科研团队制定更好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和生态保护方案,提供坚实的野外数据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尽早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与科学素养,让青少年认识到我们当今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扩展中国人的人文地理疆界与大国公民的全球视野,显得尤为重要。”守望地球创始人和原世界银行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保护臭氧层专家谌良仲先生如是说,“守望地球让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环保责任与使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全球知名科学家到青少年野外科研志愿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守望地球的野外科考队伍中来。让我们一起凝聚中国力量,共同守望地球!”(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