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

来源:北京日报
2017-12-26 07:35:00
分享

原标题: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本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推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源优势,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统筹推进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努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创新高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把握世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促进重大技术成果创新应用,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引领我国人工智能创新水平整体提升。

坚持融合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脑科学、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理论新技术融合,加速技术迭代发展。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军民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完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构建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坚持协同开放。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环境营造、政策支持、规划引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倡导开源共享理念,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研发和治理,逐步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重要枢纽。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若干重大原创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标志性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涌现一批特色创新型企业,创新生态体系基本建立,初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本市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人工智能创新体系

1.强化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围绕原始创新,加强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前瞻布局高级机器学习、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等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开展跨学科探索性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

2.攻克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核心技术。以算法为核心,以数据和硬件为基础,以提升感知识别、知识计算、认知推理、人机交互能力为重点,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部署,形成开放兼容、稳定成熟的技术体系。加强人工智能芯片与系统、自然语言与语音处理技术、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群体智能技术、混合增强智能新架构与新技术、智能自主无人系统等前沿核心技术攻关。

3.搭建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支持国内外人工智能优势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搭建开源技术创新平台,探索开放式协同创新模式。鼓励国外人工智能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京设立基础研究院和研发中心。支持知名科学家、优秀杰出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以及优势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京建立一批专业化、开放化的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高效整合科研资源,形成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合力。以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行业组织为纽带,强化与天津、河北等省区市合作,建立跨区域人工智能创新资源服务平台。

(二)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1.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前沿技术研究能力和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能力,加快核心技术转化应用,促进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推动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应用和服务创新,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业态。开发面向人工智能的开源开放平台、操作系统等关键基础软件,突破人工智能芯片等核心硬件。加强物联网、车联网、智能驾驶等技术集成和配套服务。推动各类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促进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关键技术与重点行业融合应用。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拓展产品形态和应用服务。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人工智能芯片和系统、智能终端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和应用,加快打造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和品牌。

2.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支持中关村科学城以原始创新为核心,开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任务攻关,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制订,建设人工智能双创基地,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发源地和创新型企业集聚地。支持未来科学城依托重点企业研究力量,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点示范,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示范性项目,成为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区。支持怀柔科学城聚焦重大科学前沿问题,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跨学科探索性研究,成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突破地。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中国制造2025”,系统推进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智慧物流、智能驾驶等重点领域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体系,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推动园区精细化、差异化创新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三)加快人工智能融合应用

1.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军民融合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全面提升各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建立典型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开展智能农场、智能化植物工厂等集成应用示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物流行业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率。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鼓励围绕个人需求、企业管理提供定制化商务智能决策服务。提升家居产品智能化水平,支持智能家居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引导国防领域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推动各类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嵌入国防创新领域。

2.构建智能宜居社会。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提高民生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高品质服务。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等城市治理领域的应用,打造智能社会示范区,助力建设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四)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

推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布局,加强智能感知物联网核心技术和自主可控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发展支撑智能化的工业互联网、面向智能驾驶的车联网等,研究智能化网络安全架构。统筹利用大数据基础设施,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为人工智能研发和广泛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建设分布式高效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供需信息的实时匹配和智能化响应。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部署,加强超级计算基础设施、分布式计算基础设施和云计算中心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性能计算应用生态环境。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建立由分管市领导牵头,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有关单位以及相关区政府参加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研究人工智能产业重大任务、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安排,指导、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推进人工智能智库建设,支持各类智库开展人工智能重大问题研究,为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二)完善法规政策。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规、伦理和社会问题研究,推动建立保障人工智能发展的法规和伦理道德框架。重点围绕智能驾驶、医疗机器人等应用基础良好的领域,加快研究制定相关管理法规,为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提供保障。落实数据开放与保护相关政策,开展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改革试点,支持公众和企业充分挖掘公共数据的商业价值,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创新。

(三)加大资金支持。加大财政资金对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依托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支持人工智能前期研究、创新创业和产业培育。鼓励龙头骨干企业、产业创新联盟等牵头成立人工智能发展基金。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推动社会资本参与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实施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四)构筑人才高地。加强国际合作,密切关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学者,精准引进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来京创新创业。大力培养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优秀杰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骨干人才,形成一批高水平创新研究团队。重点培养贯通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推动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加快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方向的研究生培养。

(五)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标准研究,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开展国家标准制订,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制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健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加快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结构、就业方式转变以及新型职业和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建立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培训体系。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