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辖区3866家便民服务网点进行梳理,整治提升和加密;三年内,将新建和提升规范化便民服务网点不少于300家……眼下,加大城市环境整治深度、力度的同时,东城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高居民获得感。2017年年底前,全区17个街道每个都将建设便民服务综合体,实现早餐、买菜、修理、剪裁、配钥匙等生活服务一个地方一站式满足。截至目前,已新建和提升规范化便民服务网点181家,其中,便民综合服务体3家。
蔬果区、海鲜区、特产区、花鸟鱼虫区、文具商品区……经过一周试营业,7月31日,位于东花市街道北里西区6号楼的“甘其食”超市正式营业了。走进位于半地下的市场里,蔬菜水果、杂粮调料、肉蛋类产品、做好的主食、鲜活的水产、酱菜、鲜花、观赏鱼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一大早,便迎来了拎着塑料袋、拖着购物车的居民。
“这里以生鲜超市为主,融合了社区超市、末端配送、主食厨房、缝衣修边、修理、线上订餐、文化用品等多种功能,还可以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8月份还将推出网上下单、送货上门服务。”店长惠春红介绍。超市经营面积1400平方米,经营各类预包装食品1000多种,各类新鲜蔬果700多种,服务半径2公里,惠及周边两三万人口。
这里,就是东花市街道刚刚建成的便民服务综合体。像这样的综合体,东城区17个街道每个都将建一个。
“甘其食”超市的前身,其实是一家小商户聚集、环境脏乱的地下市场。
“早在1996年,东花市小区建设之初,开发商就与街道合作,在北里西区6号楼地下预留了一处空间,作为市场使用。”东花市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智博介绍。当时是为了解决下岗人员和一些家庭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最初市场里大概有50来个摊位,可解决就业200多人,经营者也都是当地人。但过了一段时间,市场里的摊位就陆续转租给外来人口经营,到后来,大部分摊位都至少转租了两三次,整个市场的经营者以外来人口为主。“最多的时候挤满了100多个摊位,卖的东西也很杂,过道非常拥挤,卫生条件也很差。”王智博告诉记者。
2017年3月,东城区商务委与东花市街道、城管执法队等部门携手,启动对这处地下市场的升级改造。“在疏解整治的过程中,对一些功能、性质发生了变化的网点进行规范提升,让它更好地发挥便民功能。”东城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6月底,市场改造完成,并交由一家专业公司运营,成为综合性的便民商业中心。
便民综合体与河北、内蒙古、山东、吉林、浙江、湖北、云南等地的200多家专业合作社、蔬菜直供基地合作,建设全流程追溯和统一物流配送体系,降低物流、仓储成本,保障蔬菜低价平稳供应,部分蔬菜、水果价格低于周边市场20%左右,对丰富居民的菜篮子和提供日常生活便利发挥重要作用。
“疏解整治工作进行到哪儿,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就跟进到哪儿。”东城区商务委副主任胡嘉嘉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东城区共有菜店、便利店、美容美发、家政、末端物流等7个业态的便民服务网点3866个。自去年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以来,东城区就对这些网点进行梳理提升,出台了“完善便民商业设施指导意见”,制定了生活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从机构调整和品质提升两个方面入手。
东城区进行了多项创新。在前端,建设环首都一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园,保障供应。在具体网点建设上,实现服务集成,早餐、买菜、修理、剪裁等生活服务业一个地方一站式满足。在销售模式上,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线下聚齐必备性服务,线上还可以搭载一些选择性业态,满足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在食品安全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安全可追溯。下一步,还将建设诚信红黑榜,淘汰不合格企业。
2016年,东城区共完成规范化便民服务网点111家,2017年已完成70家,年底前还将再完成30家,三年内达到300家。2017年年底前,东城区将在17个街道各建一个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目前,龙潭街道和和平里街道的便民服务综合体已开业,下一个马上就要开张的便民服务综合体位于永外地区,面积750平方米左右,8月中旬即将开业。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于丽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