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衙门口村下周启动棚改征收

作者:耿诺 来源:北京日报
2017-07-28 07:40:00
分享

五环路纵贯南北,莲石路横穿东西,京九京石铁路桥一高一矮,车流滚滚……但在高架桥的阴影下,藏着长安街西沿线最后一个自然村——衙门口村。

7月27日是衙门口西街难得的清爽日子,里里外外的路上都没有积水。这在衙门口非常罕见。道路两旁,石砖的青苔痕迹有小腿肚那么高,显示出这里常年受到潮气侵袭。

“终于要征收了。你们什么时候正式来家访?”侍弄了一上午花草的武大姐看见棚改征收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打了个招呼。即将在下周启动的棚改征收,将让这个始于宋朝、因清代设宛平县第一衙署而得名的衙门口村获得新生。

久经波折的“一号工程”

在石景山区的大账本上,衙门口棚户区改造是今年区重点工程、折子工程中的“一号工程”。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举全区之力、全力以赴加快推进”。

倒排时间已经非常明确——8月初开始入户调查,年内务必启动并基本完成房屋征收。

对于这样的倒排期,村民们有些期待,有些却惴惴不安。

为什么?因为20多年来,衙门口的居民已经盼了7次,却也等了7次。

“1994年的京九铁路,征了东西向的一溜儿;2003年建五环,直接从村子中间纵穿;紧接着修莲石路,我们村儿又被斜着插进来拆迁了路下面这一条儿;等到2009年建京石高铁了,挨着京九又拆走一道儿。你说这么多次,怎么就没一次拆到我们家呢?”村里的老纪掰着手指头细数,为之前很多次的错过可惜。

衙门口村有翟、武、王、纪几大家。因为涌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渐渐流传起了“上街择(翟)不开、西街捂(武)不住、南街王不吭、东街挤(纪)不动”的顺口溜。

要在40来岁的翟大哥看来,这十几二十年中,村里能走的,都走了,宅基地都租了出去,要么开起了门脸儿,要么住进了一些听不清口音的人。

整个村越来越乱。也就是从这时候起,翟大哥的邻居家,禁止自家闺女晚上八点以后单独出门。

即使已经因修建京九铁路等原因历经7次拆迁,但条块式的拆迁只是将这个完整的自然村割得七零八落。迄今为止,这个散碎的村里仍旧留存有1200个院子。棚改征收指挥部相关负责人挠了挠头:“确实复杂,我们得加把劲儿。”

住9级台阶上的居民盼回迁

虽然所有的正式消息要等入户之后才传达,但衙门口村民已经知道了,自己要原地回迁。

指挥部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考虑到村民们故土难离,石景山区几乎所有的房屋征收项目,采取的都是原地回迁的办法,衙门口也不例外。老地段,老情怀,老居民,大家都要“还聚故里”,一个都不能少。

老王家与五环路只有百米之遥,楼下就是一条自发而成的小买卖街。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后,这里支起来的摊位密密麻麻,再加上附近像赶集一样涌进来的人,整条街会被堵得水泄不通。趁着上午、中午人少,老王才上街透口气。

几百米长的一条街,只有一条一步就可以迈过的浅沟用于排水。老王家虽然在9级台阶上,但若赶上大雨,无法排出的积水会顺着台阶一点点攀爬,最终涌进他的家。

这个村子虽然从五环内一直向西延伸到永定河,但由于地势低洼,村里的排水问题一直没能解决。越往村里走,家家户户都筑起了少则三四级、多则八九级的台阶,房子的地基得比路面高上半米。

“搬!上了楼,再也不泡水里了。”老王说。

公园学校商业设施将配齐

“你们可千万绷住劲儿,不能让那些钉子户多落一套房!”顶着正午的太阳,翟大爷听说要启动入户调查,特意赶到指挥部来和工作人员说两句话。

“这个您放心。”看着老爷子一头汗,工作人员先递上了矿泉水。

翟大爷记得清楚,去年冬天,因为外来租客用电褥子取暖,引发了一场小火。“太吓人了。路太窄,消防车进不去啊。”着火的房子30米开外就是居委会,而再走远点儿,就是一个天然气加气站。若不是因为那天恰好无风,整个村子还在不在,都不好说。

这个被雨泡过、被火燎过的村子,将焕然新生。未来几年,这里将按照绿建二星、绿建三星标准建设安置房、商品房、高端商业配套、九年一贯学校、地铁11号线和市政综合管廊,同时建设五环生态绿廊、莲石路生态绿廊和衙门口1.1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公园,彻底改善居民的生活、教育、交通、出行等条件。

据介绍,征收将全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所有环节都晒在阳光下。每个工作人员都有二维码工作证,不会用手机的村民也可以到人员公示墙去监督举报。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耿诺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