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声“开始”,数台钻机一齐开动,在“嗡嗡”的机器声中,新华街道两栋临街住宅楼“伸”向人行道上的台阶被强制拆除,新华街道辖区的5户“开墙打洞”完成了清除治理。昨天,北京晨报记者从通州工商分局了解到,从4月8日通州区对“开墙打洞”开展集中封堵以来,3个月内封堵“开墙打洞”826户,完成322户年度工作任务的257%。
封堵“开墙打洞” 居民齐叫好
记者在拆除现场看到,吉祥园小区两栋临街住宅楼分别面向街道开了两个侧门,门前均修建了四级台阶,占据了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行道,使本来不甚宽敞的道路变得更加狭窄,加上路边的树、灯杆,给来往行人造成了不便。
拆除开始后,工人手持机器,将台阶一点点拆掉。“拆得好啊!”一位围观的居民感叹道。他告诉记者,这几处“开墙打洞”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些临街的楼就这两栋开了门,看着不一致,不美观,有的还开门做买卖,影响了大家的居住环境,拆了挺好。”
后南仓小区7号楼拆除了“电玩装备处”“佛缘”等五花八门的招牌,玉带河西街也成为北苑街道第三条清零的道路,130余户“开墙打洞”房屋全部拆门复窗。
向瘫痪老人赠送爬楼轮椅车
租房、复印、家政、美甲、卖花……玉桥街道“开墙打洞”明细台账上记录着所有涉及“开墙打洞”房屋的经营用途。其中一户被工作人员用黑色碳素笔重点标注。原来,葛布店北里社区的马淑珍今年72岁,瘫痪20年,只能靠轮椅出行。葛布店北里社区是老楼,一层有近1米高的台阶,老人坐轮椅下楼梯需要多人帮忙,这才在自家客厅阳台打了个“洞”,开门就能上街。得知这个情况后,玉桥街道对这个特殊的“开墙打洞”行为特别关注。街道和葛布店北里社区在经过商讨后,决定购置一台公用爬楼轮椅车,既解决了老人的困难,也可以服务于社区其他腿脚不便的老人。
家住通州区中仓街道东营前街的高先生重度残疾,日常出行必须借助轮椅,为了方便轮椅进出家门,家人在阳台开了一个小门。了解到高先生的情况后,中仓街道办事处出面向区残联为高岩申请无障碍通道。
10次上门解决20多年“历史问题”
位于通州区通朝大街南侧的北京挂车厂宿舍区是广渠路延长线进入通州的必经之路,该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挂车厂原为市属企业,已经于1997年5月4日注销,目前该宿舍楼处在无人管理状态。
宿舍楼一层的原始设计为底商用途,商户除沿街的北侧商业门面可以出入之外,无其他出入口。楼上的居民均由南侧单元门直接上到2楼以上,与其他“开墙打洞”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对此,梨园镇政府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工商分局协调区规划、国土、住建委等相关单位召开会商会,对该房产是否属于“开墙打洞”进行认定,通过调档案看图纸,最终认定属于“开墙打洞”。认定结果出来后,工作组逐门逐户入户做工作,发动身边群众给业主做工作,经过10多次的“面对面”深入细致工作,终于得到全部业主和商户的理解和支持,困扰大家20多年的“历史问题”得到了解决。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