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上升10%,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缩短1.6天,每天为全社会节省医疗费用3500万元……北京市启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百天成绩单“出炉”。昨天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雷海潮在清华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首都医疗论坛上表示,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百天来,运行平稳,各方反应良好。
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上升10%
医改百天以来,已经完成接近6000万门急诊诊疗人次,110多万出院患者。从改革百天的数据看,倡导分级诊疗的成效正在显现,门急诊的就诊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三级医疗门急诊量下降了12.7%,二级医院诊疗量下降了4.9%,一级医院及社区的门急诊量上升10%。
雷海潮解释说,在北京地区,三级医院门急诊量和基层医疗机构的门急诊量基本相当,大约各占40%,二级医院占20%。“三级医院下降的门诊量,基本上转移到基层医疗机构。”
可以说,医改有效调控了患者的就医行为,让患者的就医更加理性,同时也有效降低了三级医院的诊疗工作量。在三级医院里,不同职级医生的接诊量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总体来看,改革后,副主任医师门诊人次下降了10%,主任医师下降了22.7%,知名专家下降了15.2%。
“这说明患者就诊时会更加慎重选择专家号,让专家能用更多的时间接诊疑难重病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专家难的问题。”雷海潮说。
三级医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1.6天
“医改中,我们还观察到可喜的变化,即医疗机构住院量出现上升。这是改革当中没有预想到的一个结果。”雷海潮表示,医改启动后,在三级医院门诊无法增加诊疗量的状况下,还有很多住院排队等候患者。医疗机构提高效率,就能够收治更多患者。
据统计,今年3月,北京地区的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为8.1天,现在这一数字下降到6.5天。雷海潮说,这主要得益于良好的信息决策支持系统,本市二、三级医院迅速作出响应改革政策的市场反应,调整诊疗策略和服务行为。
“我们仅仅用100天时间,就把平均住院率从8.1天缩短到6.5天,减了1.6天。”雷海潮说,如果不施加改革举措,在过去,我们每年的努力只能缩短0.1到0.2天的平均住院日。所以说,这1.6天平均住院日的缩减,大约相当于北京地区10年努力能够换来的效果。
本市全年有望节省医疗费用95亿元
雷海潮透露,去年,北京地区医疗费用增幅为8.4%。
而今年医改以来,北京地区医疗机构监测结果显示,费用只上升了1.7%。如果按照1.7%(未剔除CPI指数)计算,我们改革100天为北京地区节省的医疗费用已经高达35亿元。预计到年底,节省的医疗费用可达95亿元左右。“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都能为全社会节省医疗费用3500万元,因此此次实施的医改是经济有效的改革。”
谈及药品阳光采购平台,雷海潮表示,4月8日开始,药品阳光采购方面一共发生了172亿元的市场交易,经计算,仅药品费用这一项,阳光采购便节省了13.7亿元,累计的平均价格下降幅度超过了8%,按此数据计算到全年的话,预计全年能够节省费用在30亿元以上。
本市公立医院
“增效控费”将受考核
患者能给医改打多少分?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近日在二三级医院中完成的调查显示,91.7%的患者支持改革,82.2%的患者认为医改有利于分级诊疗,90%以上的患者满意就医状况。
雷海潮说,下一步,北京市将开展公立医院提质增效控费关键绩效评价,其中包括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低风险病组病死率、30天再入院率、平均住院天数、床位使用率、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住院病人例均医疗费用、医疗费用增长幅度、药占比等11项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本市要启动第二批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工作,现在市发改委和市卫计委等有关部门正在按要求组织测算。
记者了解到,未来,京津冀三地还将启动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对此,雷海潮表示,相比一地采购的组织协调,三地联合采购的难度将大大提升。目前本市正在和天津、河北密切协作,一方面要获得医用耗材的市场使用信息,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通过高效的组织实现三地联合采购。此外,北京市还将发展紧密型医联体和专科医联体,健全医联体内部的治理机制;加强基层服务能力,改善设施;研究医务人员薪酬分配政策。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