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墙壁”,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社区的“西城大妈”一句话,逗乐了一屋子人。7月11日举行的首都群防群治专题发布会上,首都综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实名注册的治安志愿者已超过85万人,各类群防群治力量动员总量近140万人。
目前朝阳区共有各类群防群治力量19万余人,其中实名注册的“朝阳群众”达13万余人,相当于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有270多名注册治安志愿者。据统计,6万余名活跃的“朝阳群众”,平均每月向警方提供线索2万余条,集中反映涉及盗销电动自行车、街头诈骗、涉恐、公共安全、涉毒等线索。
目前“西城大妈”共有7万多人,实名注册5万多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有意思的是,“西城大妈”中现在不全是大妈,其实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其中三成是年轻人,他们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大妈”团队不仅包含了热心参与平安志愿服务的个体志愿者,更是囊括了西城区各类平安志愿服务的团队联盟。“大妈”们发现可疑情况,第一时间向社区和警方提供线索。他们是社区的千里眼、顺风耳。
所谓“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墙壁”,西交民巷社区主任谭道亮解释说,“管天”,就是管鸽子、风筝、小飞机;“管地”,就是地上的环境卫生、犄角旮旯,跑冒滴漏;“管墙壁”,就是墙上张贴的小广告、乱贴乱画等。
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平安建设模式,是北京的一大“特产”。近年来,市委政法委、首都综治委不断推进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新机制、新模式。在全国率先成立治安志愿者协会,涌现出了“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东城守望岗”“大兴老街坊”等一大批群众参与的特色品牌。
街头巷尾、楼门院落,这支队伍发挥人员多、情况熟、分布广的优势,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开展治安巡逻、邻里守望,了解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发现、报告和消除各类治安问题及安全隐患。
朝阳区大屯街道的邻里守望服务队,是社区著名的“火眼金睛”。服务队成员在小区物业的配合下,成功抓获夜间入室盗窃的不法分子。大伙儿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好家、护好家。
同时,这支队伍在工作时,还注意把矛盾第一时间控制化解在基层。
黄城根南街社区的睦邻工作室,将社区16位德高望重的居民组织起来,成立了调解小分队。陆桂花阿姨前不久刚成功化解了一对“冤家”的矛盾。说起来,两家人其实是上下楼的邻居,因为一些琐事,打了好几年,锁对方防盗门、在楼梯上放水瓶,甚至闹到刀砍大门的地步。一年多,陆阿姨跑了不知多少趟,一遍遍说和,终于化解了两家的矛盾。如今,两家人见面也能和和气气地打招呼了。
据介绍,各区的群防群治工作主要实行实名防控、区域防控、等级布控、网格巡控几种模式。简单来说,可根据地区群众居住、单位分布和街巷胡同特点以及防控任务,划分单元网格,全天候定点、定量、定时巡逻防控。截至目前,全市共部署治安巡逻点位6万余个,同一时间投入治安志愿者超过40万人。
2017年上半年,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全国“两会”等重点时期,全市范围启动社会面二级加强以上防控等级超过30天,其中启动一级超常防控等级超过10天。期间,以85万首都治安志愿者为主体,动员了125万人的群防群治安保大军,形成了全市上下全覆盖、全天候、全方位的社会面群防群治态势。全市各区、各部门累计动员组织和投入社会面防控力量超过2500万人次,日均投入力量74.1万人次,峰值达到了86.2万人次,确保了重大敏感时期首都社会面的安全。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作者:金可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