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长穿街走巷 百姓点赞“娘家人”

作者:岳崎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7-07-10 02:09:00
分享

“疏解整治促提升”,为加强城市治理提供了可行性路径。整治提升的本质是一项民生工程,实践证明,搞好这项民生工程,必须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必须要向街巷延伸。

而街巷长活跃在街头巷尾,协调停车难、整治架空线、督促拆违建……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最终促成了环境的改善,增添了老百姓的获得感。记者连日来深入社区“贴身”记录街巷长们忙碌的工作实景,唯有在这种“撸起袖子”的实干中,我们才能把“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十三条社区副街巷长王荣华

三个月走完94处拆违点

前几日大雨,刚忙完北新桥街道十三条社区胡同拆违整治主体工作的王荣华,一上班就和同事们一起开始探访雨后孤老户、空巢家庭的汛期漏雨情况。

作为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十三条社区的书记兼副街巷长,王荣华对自己管辖区域里的804户人家共2000多人全部都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老街坊都管我们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叫‘娘家人’,只要有事,不管归不归我们管,大伙儿都会找我们。”

每天早上八点半,王荣华会提前几分钟到单位,开始处理居民们的大事小情,从给老人送寿面,到帮漏雨的屋顶加盖防雨棚、联系房管局进行修整,又或者是重新安排胡同垃圾桶位置等等,同时她还要惦记着手机微信里整治旧街巷工作小组和施工方建立的微信群——她得实时掌握最新进展,以方便去找居民入户探讨具体拆违事宜。这些事虽然琐碎,但王荣华觉得,只有这样一点一滴做实事,才能真正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满意度,“娘家人”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

4月初开始,北新桥街道十三条社区开始了旧街巷整治工程,3个月、94处拆违整治、2956平方米,对于王荣华来说,这些绝不是冷冰冰的一串串数字,那是她和街道工作组的同事们踏过的每一寸土地、到过的每一户人家、加过的每一个班。

前天,王荣华跟着拆违工作小组来到一户正在进行整治的人家,走道上堆放着拆下来的旧木头,突然间,顶上一根横梁掉下来,王荣华不小心被砸伤了手指,瞬间肿了起来,她到附近的医院简单处理了一下,又马上返回了拆违现场,“我必须要掌握最新最详细的情况,得知道居民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王荣华说。

王荣华管辖范围内有一户人家在整治过程中拆除了二层违建,但考虑到户主老太太家的儿女名下无房,她和工作组的同事们又帮助老太太申请北京市的公租房。也许是王荣华和街道整治工作小组的同仁们的真诚和努力,北新桥街道十三条社区的拆违工作进行得很顺利。王荣华说,街巷整治的这三个月,她是“忙并快乐着”,街道工作组聂嘉主任和她的合作、社工的支持和居民的全力配合,都让整治的效率变高。

完成基本的拆违整治工作之后,北新桥街道十三条社区胡同整治工作小组又开始了外立面恢复工作,同时也在听取居民的意见引入物业管理体系、规划停车位等,工作组的点子都从群众中来。

西城区德胜街道双旗杆西路街巷长杨军剑

希望双旗杆西路成为咱北京的一条示范街

“我是街长杨军剑,共享单车请您停放到画线区域内。”每天清晨不到8点,杨军剑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他管辖的双旗杆西路进行巡视,劝阻违法乱停车。双旗杆西路长554.6米,每天杨军剑都要在这条街上来回巡视好多遍。

巡视中,杨军剑经常在微信群中留语音,“今天我在墙面上又发现了非法小广告,请保洁队的同志们在街面保洁过程中多留意,发现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其他问题大家发现后随时告诉我,谢谢。”今年4月,德胜地区共正式任命67条街巷的街巷长,杨军剑成为其中之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特意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群里有负责这条街的保洁队员、派出所民警、城管队员、房管所、工商所、食药所、安全生产办的工作人员、社区书记,还有绿色啄木鸟志愿组织和福丽特街区自治管理委员会的成员。这样一来,作为“一街之长”的他,街巷动态就可以随时“掌握”了。

中午,杨军剑从街道地下空间整治、废旧非机动车清理现场回到办公室,打开微信,看到群里有志愿者拍摄的街巷整治前后的对比照片,他鼓励大家道:“辛苦大家了,天气热,大家注意防暑,我们加油干,德胜人享受优美宜居的环境还要靠大家辛勤的付出啊!”

下午4点,德胜街道照例召开街巷长座谈会,“前几天,我在座谈会上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了上报,各个职能部门将针对问题展开联合执法。”杨军剑说,每次开会,街巷长们都互通有无,对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并统筹各项工作安排。

下班了,杨军剑并没有向家的方向走去,而是骑着车又来到双旗杆西路,他惦记着晚高峰这条路上的堵车情况。“原来这里卡车、面包车、三轮车停得到处都是,堵车的时候谁也不让谁,一言不合就闹起来了,附近小学上下学的时候能堵上俩小时。”现在这里几乎看不到乱停的汽车,电动车、自行车都整齐停在路边,“未来,街道还要对这条街继续美化。那时不用引导,大家也能自觉遵守秩序,希望双旗杆西路成为咱北京的一条示范街。”杨军剑说。

通州区台湖镇外郎营村街巷长汤德生

街道口竖起公示牌

在今年4月召开的通州区台湖镇环境整治大会上,首批街巷长走马上任。从此,大到几公里的主干路,小到背街小巷,都有了直接责任人。今年72岁的台湖镇外郎营村村民汤德生从那时开始,几乎每天都是在街头“巡视”中度过,查看各条街道的卫生状况,还会随时进行沟通,解决问题。

汤德生说,村里根据就近管理原则,选派能长年待在村里、责任心强的党员和群众代表担任街巷长,“我们村一共20条街巷,每条街巷的环境卫生都由一名街巷长专门负责,平均一个街巷长管10多户。”这些街巷长们的每天是如何度过的?“我们每天都要在自己所属的片区和街道转几圈,发现卫生问题随时处理,还会定期开碰头会,遇到难题共同商量解决。”而另一个村的街巷长们还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方便随时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

按照“一街一长、条块结合、党员带头、责任到人”的原则,外郎营村在每条街道口都竖立了街巷长公示牌,上面清晰写着街巷名称、长度宽度、从哪家到哪一户,以及总街长、秘书长、街长、巷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保洁员、治安民警、片区城管的名字,并留有联系电话。

汤德生介绍,街巷长每天除了“巡视”,还把市领导提出的“十有十无”标准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并与每家每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我了解到的是,为了确保门前三包落到实处,我们把维护卫生的责任与每户村民的切身利益挂钩。怎么挂钩呢?村里每年底都会给村民发福利,如果谁家门前的卫生出了问题,我们就要相应地扣除这户的福利,惩罚不是目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都把环境卫生重视起来。”文/本报记者李泽伟

石景山区广宁街道新立街社区总路长王金华

助力“血栓路”变身“京韵街”

整洁的街道、充满古韵的休憩长廊、树叶造型的街心公园座椅……位于石景山区广宁街道新立街社区的复兴街是一条典型的背街小巷,这条街巷曾是社区居民们口中脏乱差的“血栓路”,如今已旧貌换新颜,变身为干净整洁、充满文化特色的“京韵街”。这其中离不开石景山广宁街道新立街社区总路长王金华和工作人员们的努力。

王金华介绍,复兴街穿越整个社区,是全社区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在整治之前这条路上行人、汽车、非机动车混行,再加上道路两侧各种私搭乱建、路面破损、墙体破败,混乱的环境被居民称之为“血栓路”。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石景山区广宁街道去年开始对这条路进行整治,并实行“路长制”,对这条街进行维护管理,巩固治理效果。

而作为石景山广宁街道新立街社区总路长,从复兴街整治以来,王金华就新增了一项任务:每天她都要和社区志愿者们一起上街巡查,对街道进行维护,私搭乱建、违法占道……只要发现街道上有了问题,王金华都会及时去管理,并记录下来联系相关部门对接,维护街道的秩序。此外,对于个别在街道整治过程中不配合的商户、居民,作为路长的王金华还经常走访到户,向他们进行宣传动员,与居民聊天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实行路长制以来,每条路每天都有人巡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保持街巷干净,给老百姓提供便利。”王金华说道,“目前,复兴街还有一段路将进入整治阶段,下一步将要进行复兴街精品街巷改造,包括拆除违建、路面硬化、下水改造、统一制造门头牌匾、外立面粉刷等,相信改造全部完成后的复兴街将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