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西直门南小街的张先生惊讶地发现,街边来了两辆大型起重机和平板拖车,数十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的工人正在进行施工作业,有的爬杆剪掉电力导线,有的则在拆除柱上变压器。不一会儿,光秃秃的电线杆就被起重机拔起放到平板拖车上拉走了。
这条3公里多长的大街以后再也看不到沿途的61根电线杆,而一直盘踞在空中的电线“蛛网”也随之消失。
以前,沿着西直门南小街一直往北走,马路东侧路边每隔二三十米就会立着一根电线杆,上面挂满各类电线电缆,个别通信线断头甚至直接垂到地上。在十字路口、分岔口,还会有一些用黑帆布裹起来的大捆电线从空中横穿马路。“头上悬着电线,看着瘆得慌。”张先生对此深有体会。
这些“空中蛛网”现在去哪了?原来,它们全部入了地。国网北京城区供电公司建设部副主任李宁介绍说,南小街此次总共拆除架空线路约3.8公里、柱上变压器和负荷开关14台,拔除电线杆61根,同时,新铺设地下电缆5.3公里。
电缆从天上到地下,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如果用一台X光机沿着大街走一遍,可以看到路面下密密麻麻全是各种线路,“有燃气管线、自来水管、通信线路、供热管线等,几乎没有一点富余的地方。”
怎么办?为了确保安全,设计人员经过多方论证,与市政部门、属地政府及相关企业进行了反复沟通,最终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确定沿大街西侧的人行步道下进行铺设。“这次采用埋管方式,用直径15厘米的管道,先埋管再穿线。”李宁说。
为了尽量减少开槽破路对居民出行的影响,整个施工全部“披星戴月”完成,从凌晨干到早上5点,干完就用钢板把路面盖好。
交通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如果大规模停电施工,会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施工单位对此进行了精准化的分段管理,每次只对200余户的线路进行转换施工,“整个过程中商户只停一次电,不超过12小时,都是在白天。”李宁回忆,为了能让大伙儿更好地理解、配合施工,区政府、街道办等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提前就和商户进行入户沟通,取得了良好效果。
西直门南小街只是东西城核心区架空线入地工作的缩影。根据市党代会精神,市城市管理委着力于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用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城市管理工作,发布了规范架空线入地的方案:到2017年底,东西城核心区的845条背街小巷将告别“空中蛛网”;到2019年,东西城主次干路和背街小巷的架空线将全部实现入地。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作者:刘可
推荐